第20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宇理解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等少數國傢俱有民族解放和自衛的正義性質外,其他都是非正義的,他們的正義不能根本改變整個戰爭的性質。
因為從20世紀初期開始,世界性的帝國主義大大興起,德國在俾斯麥擔任首相時代,鑑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鑑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所以在威廉二世即位後,俾斯麥就那樣被罷最後加入遠東集團,可是後來威廉二世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範圍。
這就自然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雙方的各自利益,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沙皇俄國得到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衝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在歐洲各國的軍備競賽,其實也就是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德國修訂新海軍法,將海軍規模大加擴充,英國為保持海上力量優勢以維持安全,在1901年開始建造無畏艦,可是隨後德國也開始建造無畏艦型別戰艦時,英國立即採取以二對一的海軍政策,即保持自身無畏艦數量是德方之兩倍以相應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後,又聯同法俄兩國實施三國海軍聯防,即英國在北海、法國在地中海、俄國在波羅的海分別對付德奧兩國海軍。
而在陸軍方面,由1880年到1903年,德國常備軍由42萬擴充至87萬,法國則由50萬擴充至80萬,俄羅斯也準備由80萬增加到230萬,可是最後因為種種情況雖未達標,唯其陸軍已有130萬,是全歐陸軍之冠,不過其素質卻甚為低下,無法和德法兩國的陸軍相比。
奧匈帝國的軍隊也由27萬擴漲至80萬,義大利由20萬擴大至35萬,而奧意兩國的陸軍素質皆不及德法,最後美國也響應歐洲局勢緊張將軍隊數由3萬4千人擴張至16萬。
而在各國的軍備競賽中,獨獨只有遠東軍團沒有參與,用不理解的人的話來說,遠東集團獨霸亞洲似乎就知足了,可是他們不知道,1903年底,遠東軍團炎黃級航空母艦戰鬥群,已經擁有了五個,按照李寧宇的計劃,未來的五年,遠東軍團將會繼續增加航母戰鬥群,直至25個,也就是每年增加五個。
在第一次摩洛哥事件出現時,德、法兩國為了爭奪在摩洛哥的本國利益,先後引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德皇威廉二世出訪摩洛哥北部重要港口丹吉爾,最後宣稱將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使其與在摩洛哥擴張的法國關係變得緊張,這就是第一次的摩洛哥危機。
但是在各個最後的調停下,在歐洲阿爾赫西拉斯舉行了一次會議,最後達成了《阿爾赫西拉斯決議》,決議承認摩洛哥能夠獨立,但是由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負責摩洛哥的警務,其中由法國來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及警察。
對此,威廉二世自然不滿,可是地球人都知道,西班牙後面的是人是李寧宇,所以威廉二世表面妥協了,隨著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出現。
摩洛哥發生反蘇丹的部落起義,法國當局就立即藉機派兵攻佔其首都非斯,德國當局則要求法國割讓部分土地作為補償,並以保護本國商人為藉口,出動炮艦“豹”號駛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爾,戰爭一觸即發,這次行動被史家稱為“豹的跳躍”。
最後英國當局因懼怕德國挑戰其海上的霸權,因此暗中堅決支援法國,態度還十分強硬,隨後威廉二世就找到了李寧宇,可是李寧宇根本就不想摻和這件事,所以最後德國當局只好被迫退讓,與法國達成協議,以一部分給剛果為代價,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保護國,最後法、德兩國還簽訂《非斯條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