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並沒有坐山觀虎鬥,而是積極說服各方,希望冷靜處理這次意外,並且希望聯合國大會,派出調查團,查明這次事件的真相。

雖然歐洲各國都不明白李寧宇最終的用意,但是好在事件有了一點點轉機,可就在這個時候,奧匈帝國卻主動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導火線。

1905年7月28日,在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主動宣戰以後,尼古拉二世開始在國內動員兵力,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出兵援助塞爾維亞。

而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還缺幾個重量級的主要角色,但主要是李寧宇此時正在做德皇威廉二世的工作,雖然說李寧宇是威廉二世的女婿,又是遠東軍團的決策者,可威廉二世畢竟是歐洲霸主之一,所以在與李寧宇長期的協商下,最後勉強答應,不主動向塞爾維亞出兵,可是他必須要和自己的盟友共同進退。

聽到威廉二世這樣的回答以後,李寧宇再也不繼續勸說了,但在最後一次與威廉二世的電文中,李寧宇說了這樣一句話,希望一切能像威廉二世預期那樣吧!

於是在1905年的8月1日,德意志帝國向沙俄帝國宣戰,接下來的三天,向德意志帝國卻又向法蘭西帝國宣戰,這下子事情就全面爆發了,因為無論是法國還是沙俄,他們都是英國的盟友,所以隨後歐洲各國開始了第一次站隊。

就連已經被德國陸軍入侵後,依然保持中立的比利時,也大張旗鼓的對德國全面宣戰,隨後奧匈帝國向沙俄帝國宣戰,塞爾維亞對德意志帝國宣戰,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向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宣戰。

事已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全面爆發,不過卻在這個時候同盟國之中的義大利,宣佈中立,所以同盟國的勢力中,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為首,協約國則是英國、法國、沙俄、塞爾維亞、比利時五國。

按照當時各國戰略部署和戰爭態勢,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早就對這場第一世界大戰作好了充分的準備,並且德意志帝國擁有一支龐大數量,並且裝備精良的陸軍,不然威廉二世也不可能帶有不理智,拒絕了李寧宇的勸說。

而奧匈帝國當時在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一直處於依附於德意志帝國,他們兩國是同盟國的主要力量,所以擁有陸軍人數達到623萬人,並且兵力部署十分集中。

不過協約三大國的力量也不容忽視,當時英、法、俄三國的總兵力達到760萬人,單單英國就有310萬,而法國和沙俄分別擁有270萬和190萬。

並不僅僅在陸軍兵力上佔有優勢,協約國的絕對優勢來自於海軍力量,在全面宣戰以後,英、法兩國的海軍艦隊立即制定了對德、奧海域的封鎖,企圖斷絕他們與海外的全部聯絡,但英、法兩國的大量兵員十分分散,並且武器裝備較差。

所以從戰爭的後備力量上來看,德、奧兩國的人口為1。45億,其領土完全是連成一片的,所以在陸軍兵員的調集方面非常的靈活便利,但它們能支配的只有本國的資源,以及隨後用戰爭手段奪取的被佔領國家的大量人力資源。

可是英、法、俄三個協約國的總人口達到1。8億,但都是較為分散,可是英國可以廣泛利用殖民地和中立國的資源,算是有利於自身的長期作戰。

所以歐洲成為了這次大戰的主要戰場,隨後在戰爭開始以後,整個歐洲地區共分有三條主要的陸地戰線,西線:是英、法兩國聯軍對德國陸軍的主要戰場,而東線是沙俄對德、奧兩國的戰場,南線:則是奧匈帝國對沙俄帝國與塞爾維亞主要戰場。

從各種資料上看,同盟國只有兩個老牌帝國,而協約國有三個,再加上英國海外的大量殖民地,所以協約國佔有很多的優勢,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