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去錦州搶蘋果

呂謀剛抬腳要走,探子急匆匆的跑過來向太子哥稟報:“啟稟督師殿下,最新軍情。”

太子就接過軍情,直接遞給了弟弟。

其實,朱慈烺是沒有一點軍事技能的。他的所謂督師,只不過是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而朱慈烺也有自知之明,除了關懷將士,按時給將士發放軍餉,做好後勤工作之外,其他的他什麼都不管。軍事上,交給趙幼虎,民政上交給山海關老巡撫。

但傑出的弟弟在身邊,當然就將這突發的軍情交給弟弟決斷了。

呂謀理所當然的接過來開啟觀看,然後,他就將剛剛抬起要走的腳,收回來了。

再回大堂,召集了趙幼虎等將軍開會。

大家對呂謀的走,還有點戀戀不捨呢。一見他不走了,一起歡喜起來。

呂謀當著大家的面,宣讀了緊急軍情的內容——祖大壽率領他的蒙古兩營,被滿清派駐寧遠。大漢奸,打到鼻子底下來了。

一聽說祖大壽進駐了寧遠,趙幼虎不由得緊皺眉頭了。

“祖大壽老奸巨猾,一生征戰五十年,可謂名將。而他豢養的蒙古兩營親兵,當年就是關寧軍中的勁旅。和滿清相爭,從來沒有敗績,實在難纏。這是這段我們施行王爺您的論持久戰疲敵之法,滿清放出來限制我們的一條老狗。此漢奸不除,我們將再難實施疲敵之計了。”

人的名樹的影,一聽祖大壽率兵逼到眼前,眾將都神色凝重,連連點頭贊同:“此漢奸據守寧遠,寧遠再難恢復了。”感覺到壓力山大了。

祖大壽一生戎馬,征戰五十年,在東北每一次戰鬥中,都有他和他祖家子侄的身影。

努爾哈赤興兵到皇太極主政,遼西什麼督師巡撫總兵走馬燈的換,唯有祖大壽屹立不倒。可謂傳奇。

面對眾將的神情,呂謀的心中卻是另一番想法。

祖大壽兩次降清。

第一次大淩河之戰,祖大壽被困大淩河城,皇太極屢次勸降,祖大壽堅決拒絕。

吳鑲無能,救援軍隊還沒到戰場,就一鬨而散,而大淩河已經糧盡,只能吃人。

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子孫被俘的情況下,祖大壽吃掉最後一個城中百姓之後,不得不絕望投降。

然後趁機,他跑了,再回大明,繼續跟後金死戰。

第二次松錦之戰,松山城破,洪承疇等被俘,其中祖大樂、祖大名、祖大成等祖家子弟被留下活口,其餘除洪承疇外的明朝文武大員都被處死。

按照皇太極的指示,祖大樂與洪承疇被押赴盛京,祖大名和祖大成則被放歸錦州。與此同時,被圍困了整整一年的錦州糧盡,昔日大淩河城中殺人相食的慘狀再度重演。

祖大壽為此再次絕望投降。

順治元年,祖大壽隨清軍入關。同年,南明使者左懋第、陳洪範一行來北京,他讓兒子祖澤溥悄悄帶話說:“稍有機會,無不效力。”

皇太極對祖大壽的評價說:頃大淩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猶死守,及援盡城降。而錦州、松、杏猶不下,豈非其人讀書明理盡忠其主乎?

從以上種種,呂謀認為,祖大壽這次還不是真心投降滿清,還可能是迫不得已的所為。

那如果自己策反了祖大壽,那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會對滿清還有大明,產生什麼效應呢?

這個想法一出,就如野草一般在心中瘋長,再也難以壓制了。

但祖大壽這次跑到寧遠,是死心降清,還是可以爭取,這個,自己需要試探一下。

怎麼試探?

“本王就要回京了,我這次不能白來,我得給我父皇帶回點什麼遼西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