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戰士還並不懂得,大明和共和國已經正式宣戰了的訊息,所以鎮守在這裡的盧象昇,幾乎是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得到了共和國越境犯邊的訊息。
不得已,他只能選擇放棄最先前陣地,然後藉助一線陣地的緩衝,迅速組織人手在二三線對共和國的軍隊進行狙擊。不管結果如何,把河北守住,哪怕能夠留下大半領土,或者不讓對方殺過北直隸,那就是大功一件。
盧象昇帶著本部人馬,開始在河北進行抵抗。
而同一時間,在北京周邊一帶,戰爭卻是已經打響。
崇禎的確是離開了,但是駐守在京城的禁衛軍卻是留了下來。他們必須要留下來,因為他們必須要為崇禎的撤離,留下足夠的時間。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甚至要冒著獻出生命的危險。
他們沒有選擇,禁衛軍都是真正的帝**人,他們以效忠皇上為己任,是絕對的忠臣義士。或許,共和國的確是更加的繁華,更加的廣闊,世界地位也更高一些,但是他們都是傳統的大明子民,對這個已經存在近三百年的國度的認可,遠遠比只見了十來年的共和國要深得多。
若非如此,他們也未必能夠成為禁衛軍將士。
作為禁衛軍,他們身上的裝備還是很可觀的,至少防彈衣那是必然的裝備。崇禎或許沒辦法制近代的步槍,但是防彈鋼盔和防彈衣這種東西,還是想辦法做了出來。這兩個玩意可以在二百米內抵擋住子彈,不是大明的那種,而是共和國的那種,這個已經透過專門的測試。就算面對的是對方的機槍,只要一發子彈不是同時打在一個地方三次以上,只怕也沒辦法對穿戴防彈裝備的他們造成穿透傷害,不過子彈的衝力卻是沒辦法避免,第二發若是打在同一個地方,依然會讓人覺得很痛,甚至很有可能肋骨什麼的會因此骨折。
在共和**隊來到之前,他們已經搶佔了北京城周圍十多個高地,同時準備了有效射程高達五里的重炮。每一個高地,直接佈置了五門這樣的火炮,同時還佈置了六門輕炮,專門對付近距離衝上來的敵人,這玩意有效射程雖然只有二里左右,爆炸開來的威力也不太高,但作為一種防禦用火炮,還是可以的了。
遠道而來的共和**隊,他們本身只是共和國的海軍陸戰隊,搶佔據點什麼的自然很拿手,但是缺乏重武器支援就是一個很大的短板。為了全速前進,他們不得不犧牲火力配置,僅僅帶著迫擊炮和火箭筒就出來了。後者其實不過三百米左右的射程,而前者也不過是二里左右的射程。
最糟糕的是,他們在低地,而敵人在高地至上而下炮擊,這就算是陸戰隊最大的麻煩。
就如同崇禎設想的那樣,就算共和國的軍隊再強悍,就算陸戰隊是傳說中精銳的精銳,但陸戰隊員本身也不過是一個血肉之軀。在炮火的轟炸下,也會被直接炸死。
他們的目標是北京,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面臨著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解決高地上的敵人。
否則,對方會立刻根據他們的行動軌跡,迅速調整好炮口,在幾個地方居高臨下的進行炮擊。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可以毫髮無損的,一邊避開這些炮火,一邊朝著北京城趕去。
“三排,五排,七排聽令,立刻給我搶佔一到三號高地!”眼看敵人開始居高臨下進行炮擊,劉若錡對下屬的三個狙擊排下達了命令。
狙擊排裡面,有十人手持狙擊槍,五人負責瞭望甚至會用衝鋒槍掩護,五人手持火箭彈做好攻堅準備,最後十人手持輕機槍進行火力支援和掩護。重點其實還是狙擊槍的應用,十支狙擊槍可以有效的對敵人的重要人物進行狙擊,就算沒有重要任務,也可以第一時間針對對方的火炮手進行射擊。只要火炮失去操控者,那麼就擋不住其他人的緩緩前進,進而在到達有效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