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從根本上知曉文化的根源。

2

從兩性關係來看,人類經歷了原始群婚制、血緣婚、普那路亞婚、對偶婚、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等。在對偶婚以及之前的兩性關係,基本上都是母系氏族文化的產物,一夫多妻制和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父系文化的產物,而現代的一夫一妻制才是兩性平等時代的產物。為何這樣講呢?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基督教的婚姻,而基督教是在父系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宗教。上帝造人是按自己的形象來造的,第一個造的就是男人,其男權思想是顯見的。那麼,母系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主義學者認為是經濟的原因,即生產力決定一切。事實上,要解釋母系文化產生的原因並非這一單純的原因。人類學家發現,還有很多原因。比如,雖然我們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西方學者認為,這個翻譯是有問題的,應該是,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我沒有深入研究,不能評價之),但事實上,人類社會的發展往往是受制於形而上的哲學和宗教的影響。我們常常講,中國的文化不能有大的發展是因為我們沒有哲學的發展,中國的社會也一樣。另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是共產黨從國外借的*主義哲學。如果我們沒有這一種哲學,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中國社會,也不會有今天的經濟。從這一點來看,哲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母系文化到底是怎樣確立的(2)

哲學顯示了人的主動性,顯示了人與動物的不同。但實際上,通俗一些來講的話,哲學才是真正的政治。從歷代王朝的更替來看,政府在常常變換,但政治不是在常變。從政教合一的國家來看,宗教(更高層次的政治)才是政治的靈魂,政府只不過是執行者而已。

那麼,我們要尋找母系文化形成的真正原因,就不能單純地從生產力這一方面來考察了。我們必須尋找到母系文化的智慧即哲學或宗教,才能真正瞭解其靈魂。

因此,在我看來,母系文化形成的原因應該有三個:

第一,經濟學原因。過去我們對母系文化的認識是有侷限的,總認為在那個時期女人是生產力的主要代表,因為女人會手工。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疑問,即男人在當時難道是次要的生產力代表?人們發現,在所有的動物那裡,幾乎都是雄性在覓食,是生產的主要力量。原始社會也一樣,男人在外採集、捕獵,女人在家養育孩子或同樣出外捕獵或手工製作,但很難直接斷定男人就是次要生產力的代表。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我們的慣性思維。在人類戰勝自然災害以後,人類的生產力主要集中在體力、腦力等方面,但是,在人類還沒有超過動物的數量、還沒有能力戰勝自然災害的原始社會,生產力並不是今天我們認為的生產力,而是指人力。也就是說,人的多少是真正的生產力。女人能生孩子,且能生很多很多的孩子。生產力就體現在生育上,這就決定了女人的地位。

第二,政治、哲學、宗教原因。在母系氏族時代,人們對性的認識多集中在女性身上。人們發現,只有女性才能生育,男人是不能生育的。那時,還沒有制定的婚姻制度,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麼,憑什麼來確定社會的關係呢?血緣。事實上,直至今日,血緣關係仍然是社會中最核心的法則。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這個細胞就是靠血緣來紐結的。在母系文化時期,人們更是靠這個鏈條來維繫社會的。所有被生的人都由母親來撫養,也便自然而然地團結在母親的周圍。這樣就在一個族群中出現了一個老祖母的形象。女媧大概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老祖母的代表。老祖母形象在很多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