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活把魏忠賢也嚇倒了,畢竟高第是他不久前舉薦地,如果高第把遼事搞得一塌糊塗他也不好說話。只是現在塵埃尚未落定,魏忠賢也不好跳出來橫加指責,所以他原本打好了“能保則保,不能保則棄”的念頭。如果黃石罵高弟的策略,自己就可以在中間說點各拍五十大扳的話。如果黃石支援高第的策略,他自然更為有利,萬一出事可以把黃石推前面去做擋箭牌。

天啟似乎對黃石的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他一按椅子扶手就站起了身。殿中的幾個臣子也連忙都從凳子上彈了起來,看著皇帝開始在正殿裡打轉。繞著殿踱了幾步以後,天啟突然問道:“黃石,兵部右侍郎閻鳴泰不同意遼東經略的撤退令,已經請旨令寧前道率寧遠三協原地堅守了。你覺得勝敗如何?”

不用說,這寧前道的官員指得肯定是袁崇煥。黃石想也不想地回話道:“微臣在遼東亦有耳聞,寧遠堡是孫閣部精心修築的,還為它配屬了十一門紅夷大炮。微臣以為應有八成勝算。”

屋子裡的人聞言都是一振。寧遠堡控扼在遼西走廊的官道上,兩側是大海和山脈,只要寧遠不失,北虜的糧道就絕對不會暢通。當年孫承宗挑這裡作山海關的重關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地勢。天啟臉上嚴肅的神情也隨之一鬆:“黃將軍就是認為能贏了?”

因為自己造成的歷史影響,黃石拿捏不好天啟現在心目中“大捷”的標準是什麼,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微臣以為,寧遠堡雖然堅固,但遼鎮多為新兵,王師的傷亡恐怕也不在少數。”

天啟聽完就又和顧秉謙交換了一個眼色。顧秉謙摸著雪白的長鬚,慢吞吞地轉過來對黃石說道:“高經略想跟毛帥借用一下黃將軍,想讓黃將軍先去山海關協防一段時間,直到確認東虜退走為止。不知道黃將軍意下如何?”

黃石心想關寧鐵騎只要肯認認真真打仗,老老實實守城,絕對沒有守不住地道理。現在既然有袁崇煥在寧遠,那山海關是絕對不會有危險的,因此他不打算去山海關浪費時間。而且黃石明知覺華有難,他也記得還欠趙引弓一條命。如果自己還是被扣在北京是一回事,但現在自己有機會進言再不說話就太說不過去了。

“閣老,”黃石微微提高了音調,但仍不失謙恭地對顧秉謙道:“末將以為,建奴此次入寇遼西,其目的在於掠奪遼鎮的糧草、銀兩和軍戶子女。末將以為,此戰勝負在於寧遠,而不在於山海關。末將願率長生子弟奔赴寧遠,和寧遠三協官軍共進退。”

顧秉謙舉目向天啟看去,接著又偷偷越過天啟的肩膀向後面的東廠提督看去。但皇帝面無表情地看著他,魏忠賢也沒有抬頭給他任何暗示,這讓顧秉謙額頭上不禁開始滲出汗珠。他假借咳嗽打暗號給丁紹拭、馮銓,但這兩個傢伙也都立刻低頭看自己的靴子尖。

“黃將軍,嗯,這個,老夫認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顧秉謙既不敢堅持讓黃石去山海關,又不願意承擔責任贊同黃石去支援寧遠。他一面說著沒有內容的廢話,一面裝出正在仔細思考的摸樣。顧秉謙的政治智慧就是:天最大、皇上老二、魏公公老三,總而言之就是絕不自己出頭拿主意。正所謂後人總結地:“多磕頭,少說話”。

顧首輔一邊海闊天空地表達著看法,一邊默默祈禱有人能把話茬接過去。哪怕皇上臭罵他一頓也好呀,那他趁機喊兩聲“老臣該死”也就能對付過去了。可惜這次他打錯了如意算盤,等了很久也沒有人來打斷顧老頭的廢話。御座上的天啟雖然不耐煩地換了幾次姿勢,但始終面無表情地盯著顧秉謙,看來是鐵了心要從內閣這裡聽些有價值的意見。魏公公不用說一直保持沉默,另外兩個閣老也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老僧模樣。

既然沒人肯接過這個燙手地山芋,顧秉謙也就只好繼續胡扯到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