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組裝的那一組的人,都是一些有木工基礎的人,雷曉飛就把他們安排做煤爐外殼。
第三天,石碾子買回來了,煤也送來了一大車。雷曉飛讓人用竹篩子先把煤粉與煤粒分開,然後組織幾人去用石碾子把煤粒碾成粉。他自己則帶了幾個最好的木匠,去做制煤球的模具。
第四天,煤爐膽送來了,雷曉飛那邊的制煤球模具也完成了五套。雷曉飛就選了幾個人,讓他們跟自己學操作了一遍後,就放手讓他們獨自去做煤球。他自己則帶著做煤爐外殼的那部分人,組裝煤爐。
第七天,流動小吃攤檔的準備工作全部就緒。那天凌晨,雷曉飛召集了酒樓的所有廚師和他挑出來跟他學做小吃的學徒,先教會了眾人燒煤爐,然後,教他們做小吃。
雷曉飛還是信奉那套在實踐中學習的方法,他邊自己做,邊講解,邊挑一些人輪著上場,讓他們動手體驗。雷曉飛準備化三天的工夫,先把一些比較簡單的小吃傳授給眾人,讓他們接手應付著,自己好抽身到山城那邊去辦事。
第七天的天才亮,青城的人就驚奇地發現,青城的市面上突然多出了許多賣小吃的攤檔。
這些攤檔都是由一輛奇特而實用的小車組成,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攤檔賣的東西都是熱,而且,賣的東西也便宜得很。
開春的日子還很冷,在這數九寒天,能吃上一口並不用化什麼錢的熱的食品,那當然是件愜意的事囉。於是,就有人開始帶著嘗試的心理,做了第一個買主,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簡單,有人嘗試就會有人跟風。
買小吃的人都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就是買了小吃,還可以選擇口味。這些攤檔上都設有不同味道的沾醬,有甜醬,有鹹醬,有辣醬……你喜歡哪種口味,檔主就按你的口味去製作。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吃過了鹹味的人,又想嚐嚐辣味,反正,這些小吃便宜得很,所以,很多人都輪著試了幾種味道。
一時間,這些賣小吃的攤檔熱鬧異常。
可是這副熱賣的景象,雷曉飛已經看不到了,現在,他正帶著一班人在前往山城的途中。
原來,在峨眉派的掌門和金長老他們出發後的第五天,丐幫的飛鴿傳書已經傳來訊息,說他們已經找到了適合開酒樓、客棧的地方。但當時雷曉飛抽不開身,只好讓他們先等著。直到了今天,青城的這邊搞定了,雷曉飛就馬上動身到山城去。
雷曉飛這次去山城,幾乎把青城這邊剩下的勞力全部帶了過去。青城這邊原來有百多個勞力,剔除了雷曉飛挑選去賣小吃的四十人,雷曉飛還留下了十多個人,做小吃這一攤的製作和送貨工作。而雷曉飛離開青城的這段時間,青玄子就接手青城這邊的指揮工作。
雷曉飛會合峨眉派的掌門和金長老他們後,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實地考察。最後,雷曉飛看中了他那次坐船來的那個碼頭邊的小山包,那裡,可以一覽無遺地看遍了長江的江景,而且,自古以來,碼頭都是經商的黃金地段,精明的雷小哥有什麼理由錯過。
選址工作完成後,馬上就進入了開發。雷曉飛讓金長老從丐幫調來一批年輕的勞力,與青城那邊過來的勞力,也合共有近百人,在雷曉飛的帶領下,開始重複在青城時做的工作。
因為雷曉飛從青城那邊帶過來的勞力,已經有過一次工作的經驗,算熟練工了,所以,這次工程的進度比在青城時快多了。
雷曉飛這次在山城建造的酒樓和客棧,也是像在青城那邊一樣,合併在一起,不同的是這邊的比青城那邊的大,雷曉飛在山城這邊建的酒樓可以容下八百人,客棧可以住下三百人。
雷曉飛之所以把山城這邊的規模建得比青城那邊大,只是他看中了山城這邊有巴蜀最大的碼頭。雷曉飛相信,以後隨著他那“引進來,走出去”的計劃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