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的《指環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也有人提出是不是低估了這部電影,但最終的票房就在那裡,硬是要扯一些其他東西就沒意思了。

諾蘭搖了搖頭:“趕在聖誕檔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唯一的好處就是同期的影片在票房上沒有競爭力吧。”

萊拉點點頭。無論是《慕尼黑慘案》還是《斷背山》,雖然都是知名大導演的作品,在票房上肯定不可能給《金剛》帶來多大的壓力。而除去這兩位大導演的電影外,其他的電影暫時還看不出哪部擁有和《金剛》相拼的實力。

“還是一個宣傳的問題。我覺得他們前期的宣傳做的不好,除了我們這些關注電影圈的人和喜歡看電影的影迷外,還有多少人知道有這麼部電影要上映了?”

一直以來她對宣傳這塊就非常重視,所以才會每次電影上映前都用一些手段來讓各家媒體興奮一下,好幫自己這邊打個廣告。

在她看來,像《金剛》這樣砸下了兩億多美元的電影,真是花多少錢宣傳都不為過。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光把種子丟在地裡,什麼都不聞不問,就憑它自己生長又能長成什麼樣子?

按照好萊塢的慣例,宣傳費用一般佔拍攝成本的一半。也就是說兩億的投資至少需要再砸下一億來宣傳,才是最合理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投資花了太多錢的關係,《金剛》的宣傳費用不知道削減成什麼樣子了,至少萊拉沒看到這個規格大片應有的宣傳攻勢。

“大概是投資方不願意再往裡面砸錢了吧?”諾蘭想起以前經歷過的遭遇,苦笑著搖搖頭:“不是每個導演都有卡梅隆那樣的號召力,能讓投資商不顧一切地往裡面砸錢。”

萊拉沉默了。

確實,投資商拼命地想要在投資更少的情況下取得更多的利潤,而導演則更關注電影本身的質量。有些東西錢砸少了就拍不好,拍不好就獲得不了觀眾的認同,觀眾都不認同了還能指望他們說好話嗎?一旦差的口碑流傳出去,別說獲得利潤了,能保本已經是萬幸。

這是一個死迴圈,偏偏很多人對這條視而不見。

其實投資商也覺得“寶寶心裡苦”,他們的錢不是大風吹來的,能節省一點是一點,萬一電影拍砸了怎麼辦?他們卻忘了,如果拍不好,那才會更有拍砸的可能。

這樣的情況下就只能靠導演的能力在其中運作,至於是好是差,就需要觀眾去做評判了。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導演拍不好,而是制約的地方太多。

舉個例子來說吧,萊拉本身血淋淋的例子。她前世拍過的那部唯一的電影,錢就那麼多,演員是投資人的七大姑八大姨,所有人幾乎都是關係戶來著。

=不想用那些人?你可以有多遠滾多遠了,老子有錢還怕找不到願意拍的?

那種情況下萊拉只能選擇屈服,她想的是隻要她能拍電影,那麼一切難題都可以捱過去。事實上她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低估那些“業餘演員”們作死的程度。

即使是前世她教導演員的能力都沒有將那些人教成真正的演員,不是拍攝的時候狀況百出,就是胡亂給自己加戲。唯一的好訊息是經過她的剪輯,那些拍出來的畫面竟然勉強能看。

可惜演員太差,她又沒有能完全控制住劇組的能力。那些人仗著自己是投資人的親戚,根本不聽她的指揮。所以哪怕她是神一樣的剪輯手法,遇到那樣的爛演員最終也沒得到什麼好結果。結果就是……她重生了。

看來上天也覺得她拍出了那樣的東西實在太可憐,才會給了她一段新的人生吧?

諾蘭走後,萊拉盯著手機發了會呆,然後按下了羅伊的號碼。電話剛通,她就想起他這會應該還在劇組,正要掛上電話時,對面竟然接通了。

“嗨,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