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李風雲戲謔道,“某等造反,佔山為王,理所當然叫瓦崗。”

徐世勣無心爭論,他現在不但頭暈腦脹,更心急火燎,恨不得肋生雙翅飛到彭城去。這地方待不住,李風雲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而這個瘋子正在瘋狂地折磨他,他感覺自己快要瘋了,崩潰在即。

黃昏之前,徐世勣告辭而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崔德本對崔家十二娘子的突然到來十分詫異,不過當他從崔九的嘴裡得知崔弘升要去涿郡,甚至要重回衛府領軍東征,他就不是詫異,而是很憂鬱了。

在他看來,東征就是趟渾水,不摻合最好,尤其現在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崔弘升做為山東貴族集團的領軍人物,肯定是關隴人的眾矢之的,而衛府軍裡的大部分統帥都是關隴人,如果他們在戰場上聯手算計崔弘升,崔弘升不死也要脫層皮。東征是必勝之戰,又有百萬雄師,戰將如雲,功勞分攤下來,崔弘升能佔到多大便宜?那點功勞不要也罷。但問題是,皇帝下旨了,崔弘升不能不去,而這其中的百般玄妙,亦非崔德本這個遠離中樞的一郡郡丞能夠參詳透徹。

十二娘子此刻來彭城幹啥?顯然是奉崔弘升之命,向崔德本傳遞訊息,以便為未來可能發生的諸般變故提前做好佈局。

崔弘升站得高,看得遠,對中土局勢的理解非同尋常。他對中土未來的局勢持悲觀態度。不論東征勝負如何,因改革而導致的統治階層內部的尖銳矛盾都會爆發。東征贏了,皇帝和改革派會加快改革程序,對立雙方肯定要大打出手;東征輸了,皇帝和中樞的權威受損,保守力量必然會反攻“改革”,雙方還是要大打出手。

也就是說,國內局勢可能會因此陷入混亂,而更為嚴峻的是,大漠上的***人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元氣漸漸恢復,年輕力壯、雄心勃勃的始畢可汗在征服了鐵勒等大漠諸虜,重新建立了諸虜大聯盟之後,開始對中土虎視眈眈,南北局勢日益緊張,南北大戰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在這種內憂外困的局面下,中土一旦陷入內外夾擊之危局,則國祚根基必然動搖,統一大業必有崩潰之危。

為此,崔氏必須提前佈局,而提前佈局的首要原則,便是用盡一切手段,想方設法掌控局勢的發展。退一步說,即便掌控不了局勢,也要順應局勢,絕不能逆水而行以至於舟覆船翻。

崔弘升在博陵崔氏擁有絕對權威,尤其自崔弘度病逝之後,他更是一言九鼎。崔德本當然不會質疑崔弘升的這番推斷,但他仔細聆聽了十二娘子傳遞的口訊之後,當即提出一個疑問,“中土何時會爆發最為激烈的衝突?兩年?三年?抑或更久?”

十二娘子答道,“大人推測,若東征期間,國內局勢持續動盪,而南北大戰又在北疆爆發,中土陷入腹背受敵之窘境,則形勢必然急轉直下。”

如此說來,距離中土各種矛盾總爆發的時間不會太久,依照崔弘升的預測,應該就在未來兩三年內。

崔德本又問,“崔氏站在哪一邊?”

“當前,山東人和關隴人殊死搏殺,皇帝坐山觀虎鬥,一旦兩敗俱傷,皇帝就能漁翁得利。但據大人的預測,皇帝異想天開了。山東人和關隴人兩敗俱傷,必然嚴重危及到國祚安危,到那時,就算皇帝漁翁得利了,但國祚根基已動搖,事實上已演變為三敗俱傷,大亂將至,根本就沒有勝利者。”

崔德本聽懂了,崔弘升對未來的推衍是極度悲觀的,所以,崔氏的佈局,主要目的是保證實力,是暗中拓展實力,如此方可在中土陷入危急之刻,保證崔氏始終屹立於狂風暴雨之中,不會在血雨腥風中灰飛煙滅。

“徐州佈局,目標何在?”這才是崔德本最為關心的問題,與他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