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人比秦人差了太多。

北面諸部依舊是眼睜睜的看著,就連康居部落自己都不敢來救援。

城內拋下兩千多具屍體,又灰熘熘的退了回去。

其實這時代,最狠的還是漢人。

第一個在西域搞壯志飢餐胡虜肉的是漢將耿恭,漢末大亂世,常有析骨而炊的記載,西域反而沒出現多少這種記載,真到了山窮水盡,出城投降便是。

就連當年如日中天的匈奴人也曾投降大漢,康居人投降大秦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為了維持族群的延續,尊嚴在這個時代並不重要。

圍城一個月的時候,城內終於扛不住了。

在得到楊毅不屠城的承諾之後,飢餓的人群開啟城門,向秦軍投降。

不過,卑闐城中有近十五萬人,秦軍帶的糧食顯然不能養活他們。

將領們建議只收留青壯,讓老弱婦孺自生自滅。

楊毅在戰場上狠辣兇殘,戰場之外,卻還有幾分仁慈,畢竟身為皇子,當年也讀了幾本儒家典籍。

“這些人現在全是我夏國子民,孤為夏王,當活其性命。”

遂下令宰殺俘虜的牛羊,設粥棚,熬肉粥,供給俘虜。

牛羊不夠,就殺馱馬、傷馬。

熬上一個月,七河流域的糧食也就順著藥殺水送來了。

此舉令康居人大為感動,稱楊毅為仁王。

北面駐部見城破了,熱鬧沒了,秦軍的矛頭朝向他們,頓時做鳥獸散。

都城被攻破,康居實際上已經亡國,剩下的康居人開始向西遷徙。

夏國的疆域頓時拓展了一倍有餘。

楊毅意氣風發,接著準備對河中的攻勢,不料卻收到了杜預的軍令,令其停止進攻,鞏固佔領的城池,等明年春夏兩面夾擊。

這份軍令卻在夏國君臣心中掀起了一陣漣漪。

杜預曾與太子一同南征東吳,又是太子的岳父,理所當然是太子的人。

夏國經此兩戰,版圖和實力劇烈膨脹,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勢力!

隨之膨脹的是人心。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即便楊毅沒這個心思,他麾下的人卻難免生出其他的心思來。

做皇帝的臣子,和做一個夏王的臣子,其中的區別,不言而喻。

實力都是伴隨著野心。

現在,太子的岳父向他們發號施令,這就讓有些人不痛快了。

“此必是有人見不得夏王立不世之功!”

“殿下當早做防備!”

“夏王是陛下的骨肉血親,為何要聽命一個外臣?”

……

將領們你一言我一語,頗多不滿之意。

楊毅目光轉向夏侯栩。

夏侯栩跟楊毅是結義兄弟,但也是太子的表兄,夏侯氏自然跟太子走的更親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