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不合(第2/2頁)
章節報錯
。
在青營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努力下,流民的基本生存的得到保障。
雁門代郡境內到處都是新挖的窯洞。
商周時期,便有窯洞存在,詩經有言:陶復陶穴。說的就是最早的窯洞。
遮風擋雨,挖建方便,算是因地制宜。
食物則是統一供應,一日兩餐,偶爾有肉粥。
楊崢幾乎一整個冬天都在雁代定襄三地來回跑。
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帶著護衛深入流民之中噓寒問暖,送些牛羊肉、羊裘、乾草席、烈酒等物,無論是鮮卑人還是匈奴人、蠕蠕人都感動的熱淚盈眶。
別看部落大人們一個個老謀深算,底層百姓民風極為淳樸。
現在這些大人貴人豪酋們全都被“請”進了長安。
牛羊財物能帶走,但土地帶不走,楊崢直接均田給百姓。
自古籠絡人心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均田免賦。
這一套操作下來,匈奴人和鮮卑人直接把楊崢當成了聖人。
楊崢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不過信任歸信任,該有的法度還是一樣不少。
五家一伍、兩伍一什、十什一里,三里一亭,一樣不少。
伍長、什長、里長,全部從退役秦軍中挑選。
亭長則是為錦衣衛準備的,麾下一百遊騎,負責緝盜、平叛、鎮壓等事。
除此之外,幷州的連坐制度是秦國最嚴厲的。
一家作奸犯科,若不揭發檢舉,全伍連坐受罰。
一家叛亂,無人揭發,全什皆斬!
亂世用重典,幷州跟涼州一樣,都是胡漢交融之地,民風既剽悍也淳樸,所以該狠的時候必須狠。
很快,青營子弟和世家子弟的事務轉向法治,向匈奴人、鮮卑人宣傳大秦各種法度。
只要不是叛亂,其他的罪很少斬首,最多也就是流放和鞭刑。
匈奴人和鮮卑人剛剛得了好處,牴觸情緒不大。
宣義司的戲曲和說書也安排上了,司馬家的各種大戲輪番上演,什麼洛水之誓、當街弒君、司馬炎弒父等等,一個不少。
韋竺還編了兩場秦王楊崢解救草原牧民的戲。
楊崢看完之後,自己都沒覺得自己這麼愛民如子……
人類的情感都是共通的。
反響空前強烈。
匈奴鮮卑對司馬家的恨意對秦國的認同感直線飆升。
幾個耿直的匈奴漢子直接掏出弓箭瞄準了臺上“司馬懿”和“司馬昭”,不過轉眼就被人群之中的錦衣衛撲倒了。
領了十幾鞭子,也就放了。
“匈奴鮮卑擅騎射,不如沒收起弓刀,以免他日生亂。”龐青建議道。
楊崢思索了一陣,這年頭要防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各種野獸。
百姓手中沒有東西,多少不方便。
真要造反,撿起一塊磚頭抄起菜刀也能成事。
總不至於連菜刀都要沒收吧?
“弓刀就算了,但不準私藏甲胃和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