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簽訂了影響後世歷史走向的《華盛頓條約》。

這個“條約”,最核心的思維是冷戰!

本來,按歷史本來的軌跡,熊國即將解體,米國將一支獨大,冷戰即將結束。但是,因為鳶島的強勢崛起。新冷戰思維又重新抬起了頭,而且,還夾雜著白人至上的陳腐意識。

新冷戰思維最大的變化,就是米國等西方七國,將此前重點針對熊國的演變,突然之間轉向了針對鳶島和華夏!

華夏的門戶開放政策,一下子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而華夏內部那些對首長和鳶島非常不滿的勢力,頓時開始興風作浪。

即便是擁有大智慧的首長,此時也顯得沒有多少辦法。

在這樣的背景下。趙無極再次秘密回到了華夏,與首長舉行了一次長談。

作為重生者和對後世歷史走向洞若觀火的趙無極,向首長提出了一個命題:華夏需要什麼?

就首長髮起的這場變革的初衷,不外乎是“強國富民”四個字。而“強國富民”的根本方法。還是在於激發華夏的內部活力,激發華夏人的創造力!

自有史以來,華夏就從不缺外部敵人,從最古老的匈奴、鮮卑。五胡亂華,到西夏、遼、金、蒙古、後金、倭國,華夏一直在與敵人的抗爭中頑強地生存和繁衍。

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開啟了華夏大門,華夏被迫開始了現代化的道路。此前,還在閉關鎖國之際,華夏都敢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難道,此時竟然又害怕起西方了?

華夏需要什麼?

根據既然的經驗,華夏需要世界的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經驗。然後,歷史的結果卻有些意外,獎金是引來了,可市場卻喪失了;至於技術和管理經驗,也多少引進了一些,可卻有些消化不良。

並不是說建起了現代化的工廠,以及龐大的城市群落,就是現代化了。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她的國民必須具有現代意識、現代理念,並養成一種現代化的習慣。

與現代意識相孛的,是官本位意識,政府中心論意識,小農意識。這三種意識,在華夏可謂是大行其道。

後世東海市曾發生過一次高樓失火事件,據事後訊息,有人竟然在二樓自家的浴室裡被窒息而死,原因是這人在火燒屁股的情況下還躲在家裡浴室裡,是因為他要等待政府的救援,因為他相信政府是不會不管他的。

其實,華夏最需要的,並不是什麼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而是一種自強精神,一種自我反省的精神!包括官方,也需要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

後世的經驗充分證明,西方國家的技術輸出是有一個前置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讓華夏始終處於一個“安全線”之下,即任何時候都不能對西方國家造成威脅的條件下。一旦華夏有突破這條安全線的情形,其遏制、打壓、騷擾的諸多手段就跟蹤而上。

西北的鬧事,高原的鬧事,東海、南海的糾紛,甚至哈棒哈倭一族,都是西方國家有意識地瓦解和消磨華夏國力的結果。

華夏需要什麼?

鳶島丟擲的訂單高達上千億米元,至少佔到華夏當年gdp的30%以上,華夏即便開足馬力生產,也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完成。事實上,鳶島此次丟擲的訂單只是鳶島所需的很小一部分罷了。而就是這很小的一部分,已經是五年後華夏正常的對外貿易水平了。

華夏需要什麼?

華夏並不需要向其他國家出售自己價廉物美的商品,既然是價廉物美的商品,為什麼不鼓勵本國民眾購買、消費,而要去滿足外國人的口腹之慾?

華夏人必須認識到,華夏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其人口占有世界的四分之一,只要將這四分之一的人口的消費能力激發出來,華夏還擔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