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左帥馬政,右帥趙邦傑。另設信王親兵營,趙青兒出任統領。
三萬多義軍整軍完畢,大夥在樂平城裡喝酒吃肉,以示慶賀。
第二天一大早,戰鼓擂、號角響!三萬六千義軍大軍在樂平城下列陣。舉大旗,奉信王為統帥。這大旗一舉,他們就是正式為信王義軍的人了。
舉旗首先要祭旗,祭旗一般都是殺牛殺羊,而信王趙榛則殺人,而且還是一口氣要殺一千多人。
一千多人都是真正的女真人,都是義軍在戰鬥中俘虜的。戰士們將女真俘虜全部押到了河邊,上至都統,下至小兵,全部被砍了,一個不留。
趙榛一聲令下,兩千多顆人頭落地,屍體和人頭被義軍擺成京觀。周邊城鎮前來探查的金兵探子看到後,一個個都駭然變色,驚恐戰慄。信王義軍的名氣打響了,周圍城鎮的金兵都非常畏懼信王義軍。
“信王……千歲!大帥……千歲!”大家的叫喊聲立時驚天動地,如同滾滾驚雷一般此起彼伏。將士們扯開嗓子,奮力狂吼,唯恐自己喊得不夠響,忠誠表現得不夠。
自從金兵入侵以來,直到趙家被金兵一窩端了以後。大夥都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皇族能創造奇蹟的,就是自立為帝的高宗趙構,也是一個逃跑派!投降派!
但是現在,大夥終於見到一個能創造奇蹟的皇家王爺了。對趙榛,大夥是真的從心底裡敬重了起來。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裡,趙榛有些暈。自從附身在這具身體裡,他還是第一次嚐到了真正地王者的滋味。那種大權在握,那種予殺予奪,那種主宰天下,將一切盡在自己掌握中的滋味,實在令人無法自拔,沉迷其中。
不過,趙榛可不是沉醉在現狀的人,他深深的知道,現在就是搶時間的時候。七月宗澤就會死,金兵主力就會改變進攻方向。到時候,金兵就能夠分出足夠的兵力來圍剿義軍了。現在趙榛要做的,就是安頓幾十萬百姓,並且打地盤,擴張自己的實力。
八字軍留守義軍總算來人了,是個信使。信件是由傅選執筆給趙榛寫了一封信,說恭賀信王千歲攻佔樂平打了大勝仗,靜候殿下凱旋之日。
由於交通不便,傅選和焦文通現在還不知道趙榛殲滅了一萬金兵精銳的事情,只是恭賀趙榛拿下樂平。
其實趙榛早料到是這種結果。王彥明顯對趙榛不重視,甚至很小看。對於王彥來說,已經登基稱帝的趙構才是他的主子,一個信王,而且還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信王,他是不去搭理的。
與岳飛不同,王彥這個人是個保家衛國的真英雄,但是人無完人,王彥這個人肚量有點小。從當初岳飛與他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直到將來岳飛官爵升高後,王彥一直對岳飛有成見,絕不和解。而岳飛卻一直逢人就讚揚王彥的功績,並且明說了自己當初是年輕氣盛判斷錯誤。從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來,這個王彥比岳飛肚量要小得多。
繼承王彥的想法,留守太行山的傅選和焦文通帶領著十萬百姓和少量計程車卒,也對突然來到的信王很不感冒。
但是顯然信王趙榛不是一個平庸的王爺,帶領義軍離開五馬山後,翻山越嶺擊敗金兵還拿下了樂平城。隨著投靠趙榛的百姓和義軍越來越多,趙榛手下的兵馬也越來越多。顯然傅選和焦文通也開始重視這個自稱是信王手下的義軍了。
不過,要不是趙榛帶領五馬山義軍要來太行山,傅選和焦文通也不會留下來。王彥南下找宗澤,其實還是想與大宋主力軍一起北上,殺回來的。讓傅選和焦文通留下來匯合五馬山義軍,也算是顧念大家都是抗金義軍的香火情地份上了。至於到時候信王趙榛想吞併太行山剩餘的人馬,傅選和焦文通也不可能相讓。
在馬政與趙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