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舅舅劉玉軒更成為了信王軍的官員。董成到青石城見到舅舅劉玉軒後,問他要了些乾糧路費,要繼續向南趕路。

而董成則沒讓諸葛英與他一起走,董成建議她去加入信王軍的部隊。對於諸葛英來說,血海深仇要報,而信王軍還有女兵女將,在信王軍中有一批女將軍,專門鼓舞戰士計程車氣,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為戰士們戰前做動員等。她們的名稱叫做動員將軍,或者也叫宣傳將軍和政治委員將軍等等,反正就是起後世的政委、指導員作用的。

所以為了報仇的諸葛英就到了青石城,投靠了信王軍。最開始,她除了在信王軍學習如何政治宣講和信王軍的制度,還因為看到周圍全是果樹和鮮花所以便教人養蜂,讓信王軍有了大量的蜂蜜吃甚至外銷。就這樣,她成了信王軍中有名的讓人敬重的人。

事實上,信王趙榛也是時打時的往她的身邊湊!開始兩人還都有算計,但是現在,誰都知道誰了。比如現在諸葛英已經知道對面這個高龐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信王趙榛。而趙榛也知道這個諸葛英竟然學過諸葛家的兵法,最重要的是。趙榛特別的發現,這個小娘子,嘿!還是一個帶著三分英氣七分俏麗的小美人。

此時,諸葛英正在練劍。她用的是一把青鋼劍,劍還是不錯的,因為是她諸葛家傳下的劍。當然,時間使用的稍微長了一點,還是有點鏽。諸葛英每天都要擦上一兩回,不然的話,幾天之後,劍身就會起鏽!

因為女人力氣小,所以諸葛英是雙手握劍柄的。現在諸葛英使的這路劍法,主要攻擊就是刺擊!當然,其它的劍招也是有的,據說是軍隊中一名最厲害的劍客軍官的一套劍法,是她父親想方設法弄來一套劍譜。

劍最早相有記載的,是傳自軒轅之時,“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也就是最為出名的神器軒轅劍。

後來到了商代,那時候的劍因為質地的原因,長了容易斷,所以比較短,呈柳葉或銳三角形,大多為銅製。春秋戰國時期,劍為步戰主要兵器,而且因為煉製的原因不斷加長。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全長有五十五點七厘米。

而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秦**隊開始擁有了更長的鐵質劍。最著名的荊軻刺秦王的時候,秦始皇就是因為背後劍太長,而一時拔不出來的。而到後來,劍成為了兵器之皇。能使用好一柄寶劍的,就叫劍客。人們的理念中,劍客好像要比俠客要厲害一些似的。雖然這個理念是謬論,沒有任何一種冷兵器武器能凌駕於任何兵器之上的,但是也足見人們對劍的崇敬。

而此時在諸葛英的手中的這口劍,乃是長柄劍。雙手舞動,可以與氣力大的男人對劍拼殺。諸葛英的劍法,以上中下三路刺殺,舞動劍法之時,呼呼掛風,好不凌厲!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張角手下的主力黃巾軍就用這路劍法組成了戰陣。當然,那個時候這種劍法還沒有諸葛英的水準高。

上中下三路劍法,一是上格的劍式,可以左右擋格敵人的劈斬。二是中刺或左右撩撥敵人的攻擊,同時讓自己時刻處在隨時可以刺擊的狀態。三就是下沉式,這是防止敵人使出下撩之類的陰招,向下劈砍敵人武器。

這還是劍法之術,最重要的,配合劍法的還有步法。此時的諸葛英就踏著一種步子,腳下帶動腿部,腿部帶動腰部使用旋轉的力道,使身體在一步踏出的時候呈發力揮動劍法刺擊的狀態。這樣的話,與敵交手,每一次踏步,其實都是一種聚力狀態。

劍,雙刃開口,劍是最好用最簡單的,一個人只要拿起來就能揮砍刺殺。而劍也是最難用的,你想將精力用在劍法之上,成為一代名劍劍客,沒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是不行的。

劍客高手,可以用劍面拍開敵人重兵器,可以順勢在敵人長兵器上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