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不必跟來了”
晴鳶心中一震,暗叫不妙。
若是就這麼被送了回去,他們一家子在皇室的地位會大大降低不說,在康熙的心目中也會失色不少。胤禛這麼辛苦才在他面前爭得了如今這份體面,如此一來,豈不是又要被打回原點了?
德妃也是大吃一驚。
胤禛是她的兒子,更是她今後的依靠,說什麼也不能讓他在皇帝面前失了寵於是張了張嘴正要說話,卻被晴鳶搶先了一步。
“回皇阿瑪的話,貝勒爺這麼做,是有原因的。請容臣媳先稟明原委,皇阿瑪若是再有旨意,臣媳和貝勒爺無不遵旨。”她深深吸了口氣,鎮定地說道。
康熙深邃地看了她一眼,見她如此鎮定自若的樣子,倒是有了三分好奇,便暫時壓下了怒氣,道:“說。”
晴鳶鬆了口氣,只要他肯給辯駁的機會就好。
她急忙說道:“皇阿瑪,自從寶哥兒降生以後,該如何培養孩子,讓他能成為我大清的有用之人,貝勒爺和臣媳都傷透了腦筋。貝勒爺常跟臣媳說,男孩子不能嬌養,須得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成長為國之棟樑,就像那老鷹為了鍛鍊小鷹,而將它們從懸崖上扔出去一樣,時常叮囑臣媳不能只顧寵著寶哥兒。這次秋獮,乃是寶哥兒降生之後的第一次,貝勒爺就一直琢磨著是否要帶他出來見見世面。臣媳也是反對過的,畢竟寶哥兒太小,又能懂得了什麼?可貝勒爺卻說,就算不懂事,讓他感受一下氣氛,知道自個兒的皇瑪法是何等的威風,也好給孩子樹立一個崇拜的物件、奮發的目標。臣媳雖然疼惜兒子,卻也知道貝勒爺的話不錯,若寶哥兒能夠早日感受到皇阿瑪的威嚴,以後在成長路上想必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便最終還是同意了。”
她一口氣說完,偷眼瞟了一下康熙,見他面色沉肅,卻並無特別不悅的神情,心裡終於是又鬆了口氣,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此外,貝勒爺和臣媳都知道額娘最是喜歡寶哥兒的,這一路辛苦,額孃的身子骨又不大好,若是能有寶哥兒在,也能逗逗額娘開心,也算是貝勒爺和臣媳的一片孝心。”
康熙被她這番話給說動了。
他的兒孫眾多,自然希望他們個個都有出息,成為大清的股肱之臣,因此對於兒子們的教育,從來就不曾放鬆。
不得不說,他的兒子們,且不管品性、行為如何,單就才華來說,那基本上都是文武雙全,沒得挑剔的。
正是因為他也深深同意教育必須從小抓起的觀念,所以對於胤禛的做法也就多了幾分理解。雖然讓寶哥兒這麼小就出來受薰陶,有些過了,但卻也是一片好心。更加難得的是胤禛能夠想到這一點,而不是像他那些個哥哥或是弟弟一樣,一味的只知道嬌慣孩子,這點令他最為讚賞不過
德妃服侍康熙多年,見他沉吟不語,哪裡還不知道他心理的轉變?趕緊趁熱打鐵道:“皇上,老四夫婦雖然急躁冒進了一些,但卻都是好心,事出有因。況且,有了寶哥兒,臣妾也確實覺得這身子骨都輕鬆了許多,他就是臣妾的開心果、心肝寶貝。皇上,這一路上有晴鳶照顧著他——晴鳶這孩子您也是知道的,最是妥貼不過的一個人,若沒有完全的準備,她也不會冒然帶著孩子前來,您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正好讓他們母子跟臣妾做個伴兒,皇上信不過孩子們,難道還信不過臣妾不成?”
聽了德妃這番話,康熙也就借坡下驢,道:“既是如此,那此事就這麼算了。只是晴鳶。”
他叫著兒媳的名字。
晴鳶急忙拜伏下來,畢恭畢敬地應道:“臣媳在。”
“你們夫妻的出發點雖然好,但卻實在有些冒進了,豈不聞拔苗助長的典故麼?只是如今你們既已經來了,也就罷了,就跟著吧,卻是要照顧好了寶哥兒。他是朕的孫子,今後大清的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