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南洋還是蠻荒之地,到處是未開化的野人,還要跟大食人死磕,在他們看來如同放逐。

談判就此陷入僵局。

升州防禦使米志成配合朝廷,領一萬廂軍向武夷山挺進。

李承鼐領軍出贛州,翻過武夷山,直逼長汀。

真到了要打的時候,李曄絕不會手軟。

不過李曄沉得住氣,優勢在自己手中,福建區區一道之地,在陸地上無法跟大唐抗衡。

而沒有陸地為根基,王審知的海上力量只能是浮萍。

所以王審知比大唐更著急。

關中春耕結束之後,李曄剛視察完渭北的皇田,福州就傳來決定性訊息。

王審知求封於倭國奈良地!

李曄看到奏表之後,心中不禁大笑,這不是利益共同點嗎?

奈良地原稱平城京,後遷都於西邊的平安京,算是倭國的精華之地。

王審知要這麼一塊地盤,可見其野心。

名為求封,實則合擊之,王審知請求大唐從熊津道出兵,協助其成事。

倭人承平了兩百多年,也算有些家底,該嚐嚐大唐武人們的刀子了。

再說從乾寧元年起,倭人就斷了遣唐使,也就不存在跟大唐的宗藩關係。

別看倭國就這麼點地方,歷來就比較猖狂,當年還跟隋文帝玩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

如果不是白江口之戰,倭人肯不肯低下頭顱還是兩說。

即便是後世,倭人依然狂傲,不肯悔罪,以西方馬前卒為榮,弄什麼脫亞入歐沾沾自喜,配合美帝的戰略步伐,壓制華夏。

李曄是皇帝、聖人,倭酋就抄襲高宗,弄個天皇出來,這不是打李曄的臉,打大唐的臉嗎?

天皇也是他們叫的?

李曄這輩子最恨的就是抄襲,

當即在奏表上批覆一個字:可!

只要你王審知能打下來,整個倭國都封給你都可以!

李曄估計這或許就是王審知心中所求,前面都是試探。

令八百里快馬飛奔福州。

至於派誰出兵,李曄遍觀朝中大將,楊師厚功勞太多,朱瑾是騎將出身,李承嗣已老邁,女婿周雲翼鎮太原,李筠鎮幽州,想來想去只有殺心最重的劉知俊最適合。

劉知俊是諸大將中最具唐末武人精神的一個,在中土一直壓著刀子。

眼下大唐推行金銀幣,但中土金銀礦並不富足,有些還是深埋在地下不好開採,放眼周邊,也就倭島金銀礦多。

戰略利益與實際利益重合。

又解決了福建之事,還能報後世華夏英烈的血仇,一石四鳥。

這場戰爭必須打。

而且是搗其巢穴,絕其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