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洗耳恭聽。”

接著,菩提吃了口茶,將那四大部洲的情形慢慢說給如來聽。

菩提說道:“原本那四大部洲在女媧造人之前,本屬一地,空寂荒涼,只有走獸花木,後女媧造人,婚配繁衍,日漸繁盛,經歷許久,經過許多時光的轉變,中央大地分為四大部洲。自人族誕生以來,原本類同,而後有不同性情,這幾種不同性情的人也慢慢聚集、遷徙,分別聚集於四洲。現在,人類遍佈四洲,而這四大部洲現又各有不同。這西牛賀洲,形如滿月,位於須彌山西方,多牛羊金玉,原為四大天王之一的善察四方的西方廣目天王守衛;東勝神洲則是土地極為廣大,肥沃,原為慈悲為懷的持國天王守護;北俱盧洲的人膚色甚淺,起初被疑為異類妖魔,只得北上,少悲傷,多搶奪,只有純物慾的享受,缺乏對道法的興趣與尊崇,因此當初曾派了福德守財多聞天王守護;南瞻部洲的人,則不同,最大的特點,則是有無數的**,所以能造種種善惡業行,是以當初有令眾生增善的增長天王看護,但此洲之人也具有思維能力、慚愧心,所以能修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具有意念、勇猛心。形諸於外的則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寧可犧牲自己;忍受各種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則是展現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受能受,願供養心神的佛道精神,應該最易於教化,尊我佛意。若開拓佛法疆域,我看從那南贍部洲著手最為合適,佛法所傳之處,可幫其廣結善念,去除心中苦難。以南瞻部洲為開端,從而逐步將佛法傳揚於四洲天下,則佛門大業可成。”

如來不發一言,仔細聆聽。

菩提又接著說:“那南瞻部洲雖可教化,但普遍敬道,而少有禮佛。如欲將佛法傳佈於此洲,讓那眾人廣為信奉佛門宗義,必將經歷一番揚佛抑道之舉,方可成行,那道門興盛,佛門欲興,並非輕而易舉,一日之功。”

如來點頭,:“菩提兄真是真知卓見。我為此早有準備,我整理了佛經典籍,正欲透過佛經傳佈佛法。”

菩提一聽點了點頭,接著道:“若想要普渡天下眾生,需要眾生皆有菩薩願,即發大弘願,渡一切眾生。”

如來問道:“不知如何讓那眾生願意行大願渡一切眾生?”

菩提繼續道:“你曾經整理和目前宣講的佛法都是小乘,需傳大乘佛法,方能如願。”

如來想了想道:“道兄我已明瞭,之前佛門傳誦的都是小乘佛法,講究獨自靜修渡己;而如欲讓佛法更廣為接納,彰顯我佛門之士的影響力,則需要有入世渡人之**,方為爭取更多人信仰我佛之態勢,此乃大乘。”

菩提點頭,誇讚釋迦牟尼如來悟性:“立大乘經,發菩薩願,許以成佛正果,方能讓那廣大入世眾生皆來修行,普渡最廣大眾生。”

如來連連點頭道,我即刻修大乘佛法,然後送往那南瞻部洲。

“此法也可,但卻不是最好的辦法。”

“我已在天庭安天立威,就是要能隨意布法,為何不能將佛經直接送上那南洲?菩提兄有更好的辦法?”

菩提徵了徵道:“予之不如其來求之。”

如來深感興趣道:“如何讓其來求之。”

菩提道:“如輕易與之,一來其未必知道佛法的諸多好處,二來未必珍惜,從而讓廣眾修行,因此需設法讓其領會佛法之大義,而來求之。”

“那自然是好,菩提兄必定對此有高見,敢問其詳情。”

菩提點了點頭道:“我常常思考如何讓那南洲之人來求取佛旨真經。那南洲已經建立大統國度,且國力強盛,國君受到敬仰,佛法已經在那裡開始傳揚,但眾多苦難依舊橫行,如果設法說服那裡的國君,從上至下,必將對弘揚佛法最為有利。”

“正是,不過,若讓那南洲國君來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