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就更能重創“猴鷹”了嗎?
這一點不但讓我困惑不解,大家也都一樣,最終,還是歐陽老頭解開了我們的這個困惑。歐陽老頭解釋說,因為“猴鷹”不但智力很高,嗅覺能力也極其驚人,之前歐陽老頭就曾說過,那次他只去過“猴鷹”老巢一趟,就被“猴鷹”聞了出來,可見“猴鷹”的嗅覺,敏銳到了何種程度。
如果用金屬箭,無論是用鐵的、還是用銅的,或者用其他金屬類的,都會散發出各種金屬氣味,“猴鷹”對各種金屬氣味很敏感,因為山林中幾乎所有的捕獸器,都是由金屬製成,以“猴鷹”的智力,只要一聞到這種金屬氣味,就會特別警惕起來,這樣一來,就很難再上圈套了。
“猴鷹”從沒被捕獸器捕到過,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但金屬捕獸器捕不到它,各種鳥網也對“猴鷹”無效,因為塑膠鳥網散發出來的塑膠味,也會讓“猴鷹”立即警覺起來。
那不是塑膠鳥網可以嗎?
別的型別的鳥網,無論是絲線的、麻線的、甚至棉線的,都會散發出相應的氣味,而對這種種氣味,“猴鷹”也一樣能分辨出來,所以“猴鷹”有超強的生存能力,一般獵人休想捕住它們。
更奇妙的是,還不僅如此——除了各種金屬和絲線的氣味“猴鷹”能聞出來,對於這座山中,各種質地堅硬的木頭,它竟然也能一一記住其氣味,因為質地堅硬的木頭,同樣可以用來做各種捕獸器、以及有殺傷力的弓箭。
總之,一切有殺傷力、一切對它生存構成威脅的材質,“猴鷹”全能分辨出它們的氣味。
但“猴鷹”卻對一種氣味很不敏感——那就是白骨的氣味,無論是什麼樣的白骨。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它今天才被這種“骨箭”射中。
不但射中“猴鷹”的箭是是白骨做的,連捕獸器上其他所有的部件,也都是用白骨做的。
令歐陽老頭感到震驚的是,對於“猴鷹”的這個特點,是他和“猴鷹”在一起生活十多年才發現的,怎麼還會有別人知道這個秘密呢?
聽完老頭講完這些,我覺得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老頭講述的這些,和我們現在遇到的現實有點不符。
還沒等我說話,旁邊一直沉默不語的紅梅,也聽出了“破綻”,便直接問老頭:“老先生您說的這些,好像不成立啊,您剛才也看到了,那個栓兩棲人幼崽的不就是鐵絲嗎?如果真如您所說,那“猴鷹”應該能聞出來才是,如果它聞出來,就能找到鐵絲,並透過鐵絲髮現捕獸器,也就不會上當了,以它的智力,這對它來說並不難。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啊,它根本沒能發現鐵絲和捕獸器。
另外,捕獸器上的其他部件雖然是白骨做的,但弓弦肯定不是白骨的,而是金屬絲或者其他絲線做的,如果真如您所說,那猴鷹也該聞出來啊。”
紅梅問完這些,我不禁暗暗佩服她的思維縝密,我僅僅想到了系兩棲人幼崽的鐵絲,還真沒想到弓弦。
我覺得這樣一問,肯定會把老頭問住,可沒想到的是,老頭聽完紅梅的問題後,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從容地回答說:“你們再仔細看看那條拴兩棲人幼崽的鐵絲,真的是鐵絲嗎?”
他這麼一說,讓我們有點摸不著頭腦了,我們剛才看了,從質地和顏色,明明就是鐵絲啊,絕對沒錯。
老頭並沒再多說什麼,而是走過去,把地上的那根“鐵絲”撿了起來,他從腰間取出一把刀,然後用刀猛地把那根“鐵絲”削斷,當看到那段”鐵絲“的橫切面,這才驚奇的發現,這根很像鐵絲的細絲,其實根本不是鐵絲,而是由一根根更細的細絲擰成的,我用手試著拉了拉,覺得很有韌性。
歐陽老頭這才接著解釋說,這種很像鐵絲的東西,其實也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