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個小湖。
湖裡魚很多,也很傻,用木棍削個尖,就能叉上魚來。連叉了二十多條,生火烤熟了十幾條吃了,剩下的烤了,帶著路上吃。
到了晚上亥時,終於抵達卜奎控制地界的丙十二號官莊,說明了情況,官莊給他們弄了吃的,晚上就住在了官莊裡。
第二天一早,從丙十二號官莊借了幾匹馬,快馬加鞭,在中午趕回了卜奎。
一見到賈珉,一枝花就跪地嚎啕大哭,過了好一陣,總算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講明白了。
賈珉叫一枝花等人回去好好歇息,然後召來了馮紫英、趙大海等人開會,研究對付臘梅花的策略。
臘梅花的舉動,激怒了賈珉。讓他認識到,對於這些部落,光靠懷柔是不行的,必要的時候,就得狠狠地教訓他們一下。否則,他們就不拿你當回事兒。
這次侮辱使者,甚至要把使者喂狼吃的舉動,就超出了可以忍耐的底線。必須讓他們為此付出代價來。
在廣袤的南、北溫都拉草原上,雖然名義上是大德王朝的地盤,但是,一百多年來,朝廷始終沒有對溫都拉草原實行過象在內地那樣的有效控制和統治。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皇權不下鄉的傳統。加上這裡又屬於偏遠地區,所以,皇權始終沒有深入地滲透到草原社會里去。
二是巨大的行政成本和文化差異,也給有效地控制草原帶來了很大困難。
所以,這一百多年來,基本上屬於一種由朝廷授權,草原的部落頭人代理統治的行政格局。
但是,這種格局只是法理上的。許多時候,那些部落頭人們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在他們的觀念裡,草原是他們世世代代生長的地方,其他的勢力都是管不著他們的。
對於皇權的臣服,也是他們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除非朝廷大兵壓境,否則,他們是沒有多少朝廷意識的。
表面上看,廣袤的溫都拉草原上,處處呈現出一副田園牧歌的風情。但是,更多的時候,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各種各樣激烈殘酷的爭鬥和廝殺,在草原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這種爭奪,一般表現為三種形式。
第一種,就是部落內部的爭奪。小的是家庭和宗族之間的爭奪,比較高階的和更加激烈的,就是對於部落繼承權的爭奪。
這樣的事情,在幾乎每個部落裡,都不同程度地上演著。
第二種,就是部落之間的爭奪和部落兼併。
爭奪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本質上都是生存空間的爭奪。爭的還是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草場,水源、山林,河流等自然資源,以及牲畜、各種生產資料等財產資源和商路、貿易壟斷等人文資源。
還有一種爭奪,就是對於人口的掠奪。
在對人口的掠奪中,有幾個群體是比較受他們青睞的。
一是工匠,可以給他們帶來技術和加工能力。
二是婦女,可以給他們繁殖後代。
三是兒童,因為年紀小,沒有反抗能力,而且便於從小進行奴化教育。
掠奪來的人口,命運基本上是很悲慘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他們做奴隸的。
第三種爭奪,就是直接跟卜奎的朝廷勢力爭奪了。
多數時候,他們是不敢跟朝廷正面對抗的。但是,在朝廷力量薄弱的時候,他們也是不在意趁火打劫的。
最為典型的,就是五十年前的一次。
那一次,北溫都拉草原的韃靼部落聯盟,從溫都拉山口進來,橫掃南溫都拉草原,最後一直打到卜奎。
在消滅了卜奎駐軍,把卜奎劫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