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一戰大敗,損兵折將,士卒折損七十餘萬,實力大損,已然被宋國公殺得肝膽皆裂,撤軍回去,不思守禦國門,臥薪嚐膽以復仇,反而糾結大軍,意圖再戰,這在兵法上首先便犯了一個急字,況且龜茲一戰,大食精銳盡失,所能糾集的黨徒,不過是那些歸途大食的蠻邦部眾,有何戰力,而我大唐則不同,龜茲一戰,大獲全勝,此時士氣正盛,再加上有回紇,鐵勒,什葉派等部相助,戰力較龜茲一戰之時,有增無減,所以臣言此戰必勝!”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有理!尚書令!”

褚遂良被李承乾罷黜之後,朝中的尚書令便成了于志寧,于志寧乃是北周名臣於謹的曾孫,於宣道之子,幼時過繼叔父於宣敏。

大業末年,于志寧任冠氏縣長,因為山東民變群起,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政權垂危,于志寧辭官回鄉,率領族人潛遷至今正寧縣永和鎮於家莊村一帶定居,並在此深挖地道,修建地下營寨,屯軍備戰,操練兵馬,坐觀天下大勢,待機舉事。

高祖李淵起兵入關中,建立大唐,定都長安,迎謁於長春。宮,任其為銀青光祿大夫,不久,時任秦王的太宗皇帝出任渭北道元帥,命于志寧擔任了元帥府記室一職,與殷開山一道參贊軍事,隨軍征戰,平息了薛舉之亂,收降其子薛仁杲。

在征戰中,于志寧還結識了尚在囚中的賢良之士褚亮。褚亮後因於志寧的保薦,效力於太宗皇帝,戰功顯赫。

戰罷歸朝,于志寧因功受封為天策府中郎、文學館學士,為唐初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常與太宗李世民磋學經書,商談治國之道。

太宗皇帝繼位後改任中書侍郎,一次,太宗在內殿宴請貴臣,不見於志寧來赴宴,問何故,長孫無忌奏道:“陛下詔宴三品以上的官員,志寧為四品,故而未來。”

太宗方才醒悟,於是就加封于志寧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陽縣公。

()免費電子書下載

是時,群臣請太宗將十六國時的西涼武昭王李暠立為始祖,于志寧以李暠並非因襲王業為由,陳述理由,表示反對,太宗深是其言。有一次,太宗欲詔封功臣世襲刺史,于志寧認為這種作法後患無窮,非長久之計,太宗從其言。

後於志寧母親去世後,準備回家奔喪,上表辭官,太宗奪情勸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親守喪固然重要,但為國教誨太子更為迫切,請你三思而行。”志寧只得奉旨行事,未因私情而偏公務。

李承乾登基之後,被提升為尚書右僕射,太子少師,褚遂良去職還鄉之後,升任尚書令,在朝中可謂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在原本的歷史上,太子李承乾屢有過惡,于志寧不時進諫,教其從善,並上《諫苑》以諷,不為所納,于志寧便向太宗直奏其行。太宗甚為高興,賜黃金10斤、絹300匹。

李承乾在歷史上曾於農忙季節大興土木建造麴室,數日不來受教,于志寧規諫說:“東宮本是隋代營建,豪華至極,怎能又營修彩飾呢?何況參與修建的工匠多是犯法囚徒,往來出入宮門,多不安全。又聞宮中鼓樂之聲不斷,狎暱妓女並留宿於宮中,傳到外面影響多不好!我多次教誨,你為何不想一想?”

李承乾不但不聽勸告,而且還任用了許多宦官,一同作樂。

于志寧又勸諫說:“宦官多是奸佞之輩,仗勢欺人,混亂宮廷,假傳旨意為禍福,你不想想伊戾敗宋、易牙亂齊、趙高亡秦、張讓傾漢的慘痛教訓嗎?今殿下前後左右盡用佞人,輕視有品格的貴士。品命失序,綱紀不立,連行路之人都覺得奇怪。”

李承乾不悅,又私引突厥頭人,一起戲遊,于志寧無法管教,上書太宗。李承乾聞悉後大怒,遣張師政、紇幹承基去刺殺于志寧,二人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