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了混亂,騎兵為了避免被戰馬絆倒,努力的催馬跳過地上的傷馬死馬,但在高速運動中在了可能避讓或者很輕易的跳起?於是混亂擴大了,墜馬的騎兵增多了,兩千人的騎兵陣型出現了一塊塊的空白,陣形不是那麼緊密了。

兩邊騎兵高速衝鋒,飛速接近之後一頭就撞在了一起,稍微鬆散的長孫清帶領的騎兵就像迎頭撞上了山壁,李佐國這五千騎兵雖然不是重甲騎兵,但是馬身上有馬甲,有護脖有胸甲還有面甲,正面衝撞是佔了很大的便宜,這還不算,李佐國這幾年一直致力馬種的改變,現在的這一批大宛戰馬準確的來說已經不是純種的大宛馬了,這種戰馬是才編入騎兵序列不到三個月,李佐國的親兵是最先配的這種戰馬,李佐國將這種身高更高,力量更足,耐力更好,體重更大,適應性更強的戰馬命名為疏勒馬,這也是李佐國偷懶的行為,因為培育這種戰馬的地方正是疏勒。

現在這種戰馬的優勢在和長孫清騎兵的對沖中就體現得淋漓盡致,首先是戰馬的馴服度好。在有同類死亡時發出悲鳴和血腥味瀰漫時候戰馬還是馴服的聽從主人的指揮前進或後退,然後就是體重上面佔優的好處,疏勒馬比長孫清騎兵坐下的伊犁馬要高出一個頭。體重平均要重一百公斤以上,有的鐵別雄壯的戰馬甚至比自己當面敵兵的戰馬重兩百公斤以上,加上平均防護能力出眾,完全就是壓倒性的優勢。

說了那麼多,其實體現在戰場上就是兩邊騎兵一個簡單的加速對沖,然後長孫清的騎兵就被李佐國的親兵騎兵撞得四分五裂,無數長孫清一邊的戰馬長嘶倒地。被李佐國這邊的戰馬撞倒,李佐國一方的騎兵毫不停留的前衝,倒在地上的戰馬和戰士直接就是踐踏過去。巨大的衝擊力是前面的騎兵只要被正面衝撞,就是不死即傷,更何況像叢林一般指向前方的騎槊。

很多抱著必死之心的騎兵奮力的將手中的槊刺向對方騎兵,然而看到的卻是這樣巨大的衝擊力刺過去的武器卻輕易的在對方的鎧甲上面一滑而開。根本沒有起到效果。而自己卻被狠狠的刺穿,也有刺正的,但是對方騎兵只是輕輕的側身或者後仰,就又讓武器輕易的滑脫,一些騎兵拼著手臂骨折在最後的關頭猛力刺出手中的武器,終於收到了一定的戰果,不過這種戰果只是傷到了對方,自己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長孫清衝在第一個。他對面的一名騎兵全身都在甲冑中,連面上都帶著一個刻有猛獸圖案的面甲。只留下冰冷的眼睛,長孫清自幼習武,能夠做到長孫成華的親兵主將也是有真本事的,馬速不減之下調整手中長槊的角度就往這名安西騎兵的胸前刺去,那名安西騎兵也同樣用手中的騎槊刺向長孫清。

高速的對沖的戰馬衝擊就是一瞬間,根本不像小說裡還能夠輾轉騰挪一翻,時間彷彿凝固一般,長孫清只覺得胸口一悶,耳中就被巨大的噪雜聲填滿了,長孫清的長槊較長,比對方的騎槊長了兩尺,先擊中了那名騎兵,長孫清手臂劇烈的一震,自己鋒利的槊尖居然沒有刺進對方的胸口,只是巨大的衝擊力使那名騎兵在馬上一個後仰,而那騎兵的騎槊也同時擊中了長孫清的胸口,雖然因為對方被先擊中,騎槊上面已經沒什麼力量了,也沒有刺破長孫清明光鎧的防護,但是緊接著長孫清就覺得真個人都飛了起來。

原來是對方的戰馬兇橫的撞在了長孫清的戰馬上,頓時將長孫清的戰馬撞的筋斷骨折,長孫清的戰馬頓時一個人立倒了下去,將長孫清整個人掀到了空中,而對方騎兵的戰馬一下撞倒了長孫清的戰馬之後,自己也被這股巨力弄得馬蹄一軟倒地了,第一排的戰馬在這樣恐怖的撞擊之下紛紛倒地,李佐國一邊的騎兵也有不少倒地,因為這樣撞擊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哪怕是戰馬有防護的馬甲也是一樣的。

前面一排雙方的騎兵損失都很大,長孫清在空中就調整了身體,穩穩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