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你就再也找不回自己了。如果是這種情況,最好選擇B單位。”

謝天華問:“但是照你這麼說,如果B單位也不是我的優勢所在,我也無法在工作中得到技能的高,而且工資還要比A單位低,為什麼選擇它?”

“如果A單位和B單位的工作都無法體現你的優勢,那麼對於你來講,這兩個單位都沒前途,但是B單位工作強度比較小,工作時間也比較短,你有的是大量業餘時間,你可以利用這些業餘時間做你做的事,你的技能,發展你發展的事業,為什麼不選擇它?如果選擇A單位,還不如去做搬運工呢,搬運工的工資肯定比A單位高多了。”

“有道。”

“你把B單位當作你的落腳點,或者根據地,不要把它一份職業來做,然後利用這些大量業餘時間收集資料,習相關技能等等,有必要的話,你還可以上夜校習,參加各種相關的技能培訓呢。”

龍辰道:“我明白了,不能用工資多少來衡量一個工作。”

畢福剛道:“是的,如果時間和金錢讓你選擇其一的話,你應該選擇時間,而不是金錢≮選擇工作的過程之中,很多人都碰到這種取捨問題。不幸的是,大部份人都看不透時間和金錢的這種關係,經常捨本逐末,用金錢衡量一切,導致最後在工作中喪失了自己,淪為資本家的生產工具,永遠被他壓榨,萬劫不復。”

畢福剛又說:“另外,選擇工作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三個就業崗位的問題:1、吞噬青春的就業崗位;2、有損身體健康的就業崗位;、有安全隱患的就業崗位;在擇業過程之中,要儘量遠離這三個方面的就業崗位≡於一個活在世上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青春和健康更重要的了,失去青春與健康,再多的錢也沒用。”

接著,畢福剛給大家講了三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一:小燕是一名中專生,的是計。畢業後在一家國企公司做後勤工作。一年後公司把她調到財務做計工作,這一直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她以為自己到很多東西,並把工作做好。可是現實並不是她象的那樣,這麼大的一家公司,而財務卻只有五個人,兩個經兩個出納再加上她。所以每個月她只要做做憑證和對對帳就可以了。

一轉眼,兩年時間就過去了,在校裡的那些專業知識早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可她覺得自己根本沒到什麼,每天就做些憑證和對些帳,而且還天天如此,不斷重複,既沒有新鮮感,也沒有壓力感。工作簡單乏味,再加上生活空虛無趣,她覺得自己陷入了某種困境。她:如果再這樣下去非瘋掉不可。

記得當年剛進來時,她還挺慶幸自己運氣好呢。要知道,國企是人人都向往的單位。可是現在,她卻很後悔,安逸的工作白白燃燒掉她兩年的青春。

她現在已經辭職了,正呆在家裡反省,然後打算找一份刺激一點的工作,哪怕再苦再累也不怕。

故事二:小錢到東莞找工作,進了一間鞋廠,剛好有一個負責磨鞋底的工人因身體不適,辭工了。於是工廠安排他頂替那個人的工作:在樓梯底下的昏暗隔間裡磨橡膠鞋底。

他剛進廠,什麼都不知道,於是欣然接受了這個工作。沒到,很多人早就垂涎這份工作,紛紛找車主管認,都表示得到這份工作,車間主管告訴大家,這是廠長的安排,不能改變。於是大家一致認為小錢一定有什麼前景,否則不得到廠長那麼關照。小錢後來才知道這份工作工資很高,幾乎達到車間主管級別,很多人都非常羨慕得不得了。他很開心,認為自己運氣不錯,一來就撿了一份美差,因為一份高薪水的職業不容易找。況且這個工作也不是算累人,技術含量也不高,拿著橡膠鞋底在高速旋轉的砂片上將多餘部分磨掉即可。

可是,幹了一個月以後,小錢明顯感到頭暈眼花耳鳴,喉嚨有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