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等了一天,幾大集團軍司令陸續到來,讓趙構沒有想到和喜出望外的,是中路集團軍司令岳飛和炮兵司令陳道提前帶來了三個不速之客。

這三個人,兩人在歷史上卻是大大有名,一個名叫張憲,一個是岳飛的長子岳雲。另外一人折知綱,其父大大有名,乃是折家將第十代名將折彥直。

折彥直在靖康二年元月因為戰事不利,被貶為昌化軍(海南)安置,那個時候正是趙構開府相州之際,還沒有能力來左右朝堂上的局勢,但折家將卻是大大有名,趙構敬佩已久。

等趙構福建路改制的時候,趙構發現折彥直居然還在瓊州昌化軍窩著,一紙命令將其調入韓世忠麾下,先在海軍學院裡進修了一年,然後調入了海軍司令部,兼任第二艦隊副司令,據說是新組建的第三艦隊司令的熱門人選。

折彥直沒有想到還有翻身之際,更沒有想到趙構對自己如此器重,一句“百年海軍”的奠基人,就折服了折彥直的心,全身心投入了海軍的組建當中。

其子折知綱,卻是畢業於炮兵指揮學校,是隨著陳道的第三炮兵師過來的,被指派為炮兵參議,隨著陳道一起出席本次會議。

趙構這幾年忙於宋國的改制和建設,倒也沒有忘記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楊家、種家、折家等愛國將領,楊沂中現在是內衛軍團副司令;種易是朱雀軍團第二軍軍長,南兵北調的第一批,現在在岳飛中路集團軍;現在折知綱也出現在抗金前線,而且是新型兵種炮兵高參。要是看到現在大好的抗金形勢,足以寬慰這些人的先祖前輩了。

張憲是岳飛的老部下,在岳飛三次投軍之前,遭遇惡疾,被岳飛留在湯陰老家養病。岳飛相州投軍劉浩,後遇趙構,開啟了岳飛人生道路上的新起點,但張憲卻因為養病,錯過了趙構擴軍壯大的機會。但趙構曾問岳飛,可有此人,岳飛答是,將張憲在自己老家湯陰養病之事回報趙構,趙構安撫岳飛,讓張憲好好養病,等病好了,可徑直前來軍前效力。

張憲一邊在家養病調理,一邊教導岳飛的長子岳雲功夫。張憲本就是岳飛麾下第一戰將,也是年輕心氣高,生不逢時,本想在疆場效力官家,搏個大好前程,卻遇上靖康之變,激怒攻心之下,才一病倒下。

岳飛出任北道戰區司令,以前的部下王貴、徐慶、姚政、王經等人,都已經在軍中各掌一職,張憲待不住了,幾次來信要求歸隊,不是岳飛不準,而是岳雲不準,岳雲學武正上癮,他本就是武學天才,天生神力,纏著張憲不放,說要走一起走,要不你就在留下再教我一年,要不就讓錦娘姐姐告訴老夫人,說你身體沒有好。

張憲一聽錦娘姐姐,馬上說道:“教你,教你,又沒有說不教,不過你必須將岳家槍最後三式學完。”張憲也捏著岳雲的小辮子,岳雲天生神力,鍾情於重兵器,對於岳家槍,倒不是不學,只是沒有盡力而已。

嶽錦娘是宣和六年河南發大水時,岳飛收留的義女,和長女嶽安娘相差兩歲,張憲在家中養病期間,不避嫌隙,親自端茶遞水伺候,為人賢惠仁淑,倆人接觸時間一長,彼此暗生情愫,這件事,可瞞不過每天的跟屁蟲岳雲,自然會拿錦娘來“要挾”張憲。

岳飛接到趙構命令,執行衛國反擊戰,擔任中路集團軍司令,覺得必須讓張憲回來了,一紙書信回家,張憲欣喜若狂,收拾好行囊要出發,卻發現岳雲早已等在門外。岳飛書信裡可沒有提到岳雲,張憲不敢擅專,還是岳飛夫人李氏,深明大義,雖然不是岳雲生母,卻知道岳雲的心事,回稟姚氏老夫人知曉後,還是老夫人發了話,岳雲才得以一起北上尋父參軍。

趙構見到這幾個人,絲毫沒有掩飾自己興奮的心情。倒是張憲和岳雲,因為這兩年在家裡,關於宋國官家的傳聞,已經在宋國民間傳得滿天飛,單是一項土地制度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