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決定在南方兜一個大圈子,先向南,兩浙路、福建路、廣南東路、西路等,沿海地區都要看一看、問一問、談一談。

臨走的時候,趙構專門和韓氏父子作了一次長談,主要是和韓彥直,趙構是要培養年輕幹部的,韓世忠這一代,跟著自己幹就行了,趙構得為自己的下一代培養朝廷幹臣才是,別看自己這兩個兒子才兩三歲,現在朝堂之上,已經隱隱約約開始站隊了。

梁景和自己也提到過這股暗流,不過,倒是沒有其他出格的。趙堅作為長子,又是皇后嫡出,自然是作為太子一黨,擁護者眾;但趙構從來沒有立過太子,甚至連王也沒有封,這就不免給一些人一些想法,因為,潘妃所生二子趙強,和大哥趙堅,只差一個月。有些人不免私底下揣摩,是不是皇上還在考察之中,也就有了一些念頭,雖然讓潘妃給壓了下來,潘妃也話裡話外和趙構透露過一些擔憂,卻讓趙構一句話說得沒了脾氣:“哈哈,你莫要擔心,衝你能和我說這些話,他們哥倆,掐不起來,放心吧。”

但趙構嘴上輕鬆,心裡卻始終關注著這件事,邢王妃佔據大義,嫡出、長子,所以,朝廷上文武兩邊,李綱和宗澤,都是拿趙堅當太子看待的。

不過,趙構卻沒有搞什麼特殊,只是讓這倆孩子從開封的幼兒園開始,就走平民路線,多和一般的孩子接觸,多接地氣,對他們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安保還是級別蠻高的,只不過,外人根本看不出來而已,趙構決不容許自己的兩個孩子整天把一個皇帝爹掛在嘴上,這是給兩位王妃下的死命令。

所以,到現在為止,要說沒有一點特權,也不可能,趙構畢竟是要培養接班人的,所以,李綱現在,還是掛著少傅的頭銜,給這兩個孩子吃一些小灶,大相國寺的主持圓真大師,是兩個孩子的武備師傅,佛家弟子,路子都是堂堂正正、充滿佛心善意,正適合修養這倆孩子的心性,也能夯實身子的基礎。

韓彥直,趙構任命的是宋國駐高麗、耽羅總督,這個職位,非常重要,趙構還要讓韓彥直從心裡明白,這個總督可不是在這裡抖威風的,是要實實在在地把這兩個地方抓在手裡,這可不是隻靠軍事手段能解決的,必須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幾個方面綜合考量才行,所以,臨走時,是要給韓彥直交代清楚的,否則,一但要用的時候,不能為我所用,甚至產生掣肘之事,這步棋子,就完全失去了作用,這一點的重要性,必須講清楚。

好在韓彥直是個聰明人,其實,把自己的第一軍抽出來參加這次行動,韓彥直就已經意識到,恐怕自己不會再回到白虎軍團了,這個第一軍,也就是自己在高麗、耽羅的本錢,至於以後發展到什麼程度,完全靠自己了。

想到趙構把這麼艱鉅而光榮的任務交給自己,自己既感到榮幸,又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他向趙構鄭重承諾道:“彥直必不負陛下所託,看我兩年建功回報陛下知遇之恩。”

趙構笑道:“也不用太著急,我給你三年時間,三年後,高麗、耽羅的作用,將決定我宋國統一的程序,這一點,你明白就行,穩打穩紮,不要出亂子就行。”

韓世忠也囑咐道:“子溫,你還年輕,遇事要多聽聽下邊人的意見,陛下重託,切莫大意。”

韓彥直急忙揖禮道:“孩兒記下了。”

趙構一面往出走,一面說道:“隨軍高參盧卓,是我專門從磁州調過來的,在宗帥手下很多年了,既有軍隊資歷,也有地方政務的經驗,有事情,可以多諮詢一下盧高參的意見。”

“彥直記下了,盧參議早有大名在耳,彥直定奉為先生。”

“哈哈哈,如此甚好。”大笑聲中,趙構蹬上了山東艦,南下兩浙路而去。

趙構計劃先去通州看一下,這個長江出海口,可是關鍵之地。韓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