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的重點,不容有失。這次動手,就不能手下留情了。”

岳飛一直在地圖上比劃著,接著說道:“趙總司令兵分兩路的做法非常好,適機而變,對於瓦胡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這個前進基地,我的建議是趁機擴建,武成打仗是把好手,後期的建設我覺得可以再派一支運輸艦隊,專門負責運送基建物資,確保最短的時間投入使用。”

趙構點點頭道:“可以,樞密院儘快擬定一個章程出來,第二艦隊正在青島休整,告訴畢方,該鬆鬆筋骨了。謝雨聯絡後勤部門,艦隊出動之前,物資確保到位。新組建的工程兵部隊,可以考慮拉上去歷練歷練,算是對他們的第一次軍改之後的考驗。”

對於技術兵種,趙構只有擴建,並沒有裁撤。像工程兵師,就是這次裁撤整編後新成立的新兵種。負責為部隊建設一些保密性強的工程,這裡面,近乎六成的兵員是其他戰區裁撤下來的老兵組成,上戰場年歲偏大,但搞基建,卻正是合適,兼有過硬的軍事素養,是工程兵師最搶手的兵源,當然,要有一技之長的會更搶手。

首任師長的人選,卻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是王在,這個當初在趙構手底下僥倖撿回一條命的原西軍將領。

王在自從祝進被殺祭旗後,從一名效用小兵做起,每一步都紮紮實實,為人做事甚是低調,從不張揚,即使有人好奇問起當初的事情,也是絕口不提。

不過倒是聽從了趙構當初的建議,老老實實開始夯實下盤功夫,本著“功夫貴精不在多”的原則,就是太祖長拳和一套西軍刀法,講究一個“快、準、狠”,反倒是成就了一身實用的戰場功夫。加上他踏踏實實、勤勞肯幹的性子,逐漸在西軍又重新成長起來。

因為曾經是戴罪之身,所以一直在後勤工兵團,從班長、排長、連長……一直做到團長。

劉勇大西南戰區連線吐蕃戰區的戰備官道,調王在所在的工兵團進場,一不小心,王在的工兵團連續三次奪得競賽紅旗,引起劉勇的注意。

劉勇不露聲色突然出現在築路工地上,看到的卻是王在身先士卒,在和一幫子大頭兵奮戰在築路現場,乾裂的嘴唇、黑紅的高原臉透露出一種堅毅的神色,在這段最險峻的路段,劉勇一直暗中觀察了王在十多天,在王在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劉勇已經內定了他的金質軍功章。

可到了下面報上來的軍功名單時,卻沒有王在的名字,不要說銅質軍功章,連個嘉勉都沒有。

過問之下,才知道王在每次都把這些榮譽讓給了最底層計程車兵,就憑這份胸懷和氣度,劉勇將王在深深記在心裡。

這次裁軍整編,趙構特別提出組建新型的技術兵種,工程兵部隊應運而生。

從各個戰區推薦上來的名單裡,趙構卻發現了王在這位“老朋友”,源於王在居然是大西南戰區司令劉勇、西道戰區司令成閔和北道戰區司令趙子亮、塞北戰區司令張俊都是在第一順位推薦了王在這個團長。

等樞密院整理出來王在的履歷,趙構才發現,王在的確是實實在在地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幹出來的。

西道戰區連線西域大聯盟的大西域官道、大西南戰區連線吐蕃戰區直至天竺特管區的戰備官道、北道戰區燕京府的皇城建設、塞北區石罕城軍港建設等諸多建設領域,都出現了王在所在的工兵團的身影。

為此,趙構既欣賞,又欣慰,於是才有了工程兵第一師師長的任命,隨著任命書一起送達的,還有一枚金質軍功獎章。

三日後,被趙構欽點隨第二艦隊出征瓦胡島。

十五天後,第二艦隊三十艘大小艦船,在“大名號”巡洋艦這艘旗艦的帶領下,兵鋒直指瓦胡島。

“咯兒……飽了!”陳家俊打了一個響亮的飽嗝,拍拍圓鼓鼓的肚子不好意思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