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趙構特批,趙桓的其他妃子也獲准前往伏牛山探望或居住,也逐漸放開了一些管制,可以便裝出行,在隆德府附近轉一轉看一看,當然,內衛的“警衛安保”還是有的。

不過,趙桓非常自覺,從來不和官場上的人接觸,反倒是以“伏牛山翁”的名號,和一眾農民交上了朋友,對種莊稼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還在伏牛山半山腰,開墾出了好大一片土地,養了好些牛羊,過上了田園生活。

這次過年,趙構大手一揮,都請回來團聚。

現在看著趙構被眾人起鬨架秧子,趙佶和趙桓在下面吃吃逗笑,韋太后和一干皇后、娘娘等人笑得前仰後合,趙神佑等幾個孩子在一旁拍著手、跳著腳喊著:“阿爹講一個,阿爹講一個……”

趙構笑呵呵上的臺來,整整衣襟,笑道:“那我就來一段‘趙官家三支穿雲箭,小岳雲一對虎頭錘’,說的是大宋復興九年十一月底……”趙構活靈活現地將北巡路上發生的事情,編成一個小段子,既有驚險刺激的場面,也有詼諧幽默的對白,把柳風雲一干匪眾被“蹂躪”地死去活來的場景再次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加上趙構特有的聲音,居然全場寂寂無聲,只有滿場趙構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說書聲。

短短的一炷香的功夫,人們依舊沉浸在在故事裡,彷彿看到了大雪紛飛的曠野之上,趙構率領眾人降伏土匪的精彩橋段,不由得為之神往。

“好!”震天的叫好聲突然爆發,整個宴會大廳沸騰了一般,無數彩頭劈頭蓋臉扔到臺上,這卻是歷來的規矩,誰的彩頭多,說明誰最紅火。

熱鬧、紅火、高興、親和,這是趙構今年年三十晚會定的調子,一年下來了,大家高高興興、歡歡喜喜過大年。

隨著鐘鼓樓鼓聲敲響,特有的十二鐘聲也被一一奏響,預示著新的一年來到了。

趙構先是攜邢皇后、潘貴妃等一眾嬪妃和孩子們,給趙佶和鄭皇太后、韋皇太后等人拜年,然後接受下面眾人的拜賀,滿院子都是道賀之聲。

趙佶和趙桓爺倆也是百感交集,這等場景,在徽欽二朝,可從來沒有出現過,如今四海夷服,太平盛世,黎民百姓安居樂業,朝堂上上下下齊心協力,大宋帝國的疆域擴張了近一倍,人口達到了一億五千萬,加上海外特區人口,大宋帝國控制區域的人口已經突破兩億。

財政更是超過前十朝的總和還要多,尤其是商業稅,已經成為第一大稅賦,而傳統的農業稅早就退居到了第三位。蓬勃發展的工業,已經取代了農業,成為第二大稅戶,但趙構曾說道,這才是大宋帝國未來的支柱產業,是大宋帝國發展最強的基石。

趙佶這兩年煥發了第二青春,其實他也不過剛剛五十四歲,趙桓也才三十六歲,按照後世,都是春秋鼎盛的大好時期。

受趙構的影響,這倆人從開始的遠離政治中心,到現在表露出一種迴歸感,趙構也是特別能夠理解。畢竟這是趙家天下,他們從骨子裡還是關心的這個國家、關心趙構的。

吳福悄悄來到兩位面前,屈身揖禮道:“太上皇、上皇,官家有請。”

趙佶一愣,這個時候請自己和趙桓過去,會有什麼事?難道是為元宵節燈會一事?趙佶可是元宵節燈會的總顧問。

父子倆一前一後,跟著吳福來到了靜安居會客室,屋子裡只有趙構一人,吳福稟報之後,也悄然退下。

“九哥,有什麼要緊的事?大家都還在前院看熱鬧。”趙佶依舊一副灑脫的風格。

趙桓沒有說話,臉上卻有些泛紅,好像還有些不好意思。

趙構倒是瞥了一眼,心中卻並沒有在意,親自為二人奉上熱茶,地龍燒得很熱,屋子裡暖烘烘的。

“阿爹,大哥,快請坐。說起來,咱們也好些日子沒有好好聊聊了,今天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