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左手為主,但別忘了韓家刀法卻是陰陽雙刀,同樣,魏和的右手刀一樣犀利,比起左手刀來,還是有些差別。

但要對付這些蝦兵鱉將,魏和自認為綽綽有餘。

眼看自己的千人隊已經只剩下不到四百人,波塞心有不甘地吹響了撤退的號角,同時命令戰車兵上前接應。

轟隆隆的戰車開上來,說起這戰車兵,也是一大奇葩亮點,兩匹馬拉著一個車殼子,上面一名馭手,一名弓箭兵,一名長矛兵。看上去倒也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機動性差,尤其是集體衝鋒的時候,正如現在。

三十多輛車轟隆隆衝過來,倒也氣勢如虹,但關鍵是宋軍不會傻傻的站在那裡和你對決,快速機動,穿插分割才是騎兵重要的戰術特點。

一個漂亮的弧線轉彎,就避開了正面弓箭手的打擊,戰車的轉彎先要把速度降下來,再統一轉彎,還必須是同方向或左右雙分,趙構在軍事指揮學院早就將西域各國的軍事編制、戰術體系、戰術方法,包括武器配置等,都進行了系統的分類教學,魏和作為軍隊精銳的陸戰師營長,異域作戰一直是他們研究的重點。

有了研究,自然會有對策,這可是軍事指揮學院集體幾代人智慧的結晶,豈是波塞的等人可比的。

短促人的小喇叭聲音中,魏和的騎兵呼啦啦讓開中路,從兩翼席捲而上,重點從側翼遠端打擊,“射人先射馬”,鋼製箭頭加上鋼臂弓,這是大宋騎兵手中絕對的大殺器。

急速衝擊,突然摔倒,後面的戰車被狠狠拋向空中,然後翻滾著落地,帶來的傷害都是致命的,要麼被摔得骨斷筋折,要麼被戰車無情地碾壓過去,結果都一樣,橫屍戰場。

即使有一部分衝到宋軍陣前,由絕影車組成的車陣,上面全部是鋼臂弩手,魏和將剩下的五百人和輜重連計程車兵,全部組成弩手陣營,就是在這個時候壓制敵人的戰車或騎兵衝陣,鋼臂弩射出的鑿箭釘上去,一道道拇指深的血槽讓人馬劇痛難忍,甚至直接斃命,不會有一匹馬、一輛車衝到絕影車陣一百米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