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財務司等十三司、處等部門,特設專門的鐵道兵,正兵軍籍,初建規模是十萬兵。

趙強專門提議謝雨擔任鐵道兵司令,等於給謝雨連升兩級。

趙強的劄子遞到皇議殿的時候,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張愨和鄧肅都不贊成,鐵道兵的規制幾乎等同於一個戰區編制,那麼司令也就相當於戰區司令,謝雨雖然屢立戰功,但畢竟也才三十一歲,顯然有些不合規制。

但是皇太子還是大筆一揮,給批了。

而且,海棠書屋居然沒有發出發出任何聲音,這說明,那是官家默許的。

大家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太子要放開手腳,有所作為,自己的班底必須保證過硬。無論是謝天賜,還是謝雨,包括王家兄弟,都是中山英雄城走出來的,當初的兒童團,可是開始算軍齡了,要是這麼算下來,謝雨已經是老兵。

關鍵,這是趙構為兒子培養的後備力量,現在要用,不管是趙堅還是趙強,不都是自己的兒子嗎?皇太子都沒有意見,自己這個當爹的,還能有什麼話?

不過,趙構也不是什麼也沒說,而是建議將鐵道兵的待遇標準提高一些,具體實施方案,不妨讓樞密院出面解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提高鐵道兵待遇標準,一是激勵機制,讓這些二次入役計程車兵有歸屬感和榮譽感;二是讓這些鐵道兵免於後顧之憂,只有能安頓好後方的小家,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建設當中。

樞密院很快給予回覆,鐵道兵在大宋軍隊體制內正兵軍餉的基礎上,每月增加勞務補貼一百宋元。

一百宋元,按照當下的物價水平,這已經能夠基本保障一家四口人每月的生活費用。

趙強的十萬鐵道兵基建大軍,在三個月內,完成整編成軍,鐵道兵司令謝雨以中將軍銜上任。

而三皇子夏王趙進,則繼續進入太學院深造,他的心願是憑藉自己的實力考入大宋最高軍事學府大宋軍事大學學習,然後進入軍界,成為一名真正的將軍。

這個心願,在隨趙構從歐洲回來的路上,已經和趙構說明,而趙構也遵循了三皇子趙進的意願,先讓趙堅繼續回太學院學習,然後在復興十九年的年考中,憑藉實力去參加考試。

處理好三位皇子的事情,趙構難得在頤園靜安居安安生生地過上了隱居幕後的生活。

趙構這個時候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什麼突然冊立皇太子,並且讓其監國理政,這也在朝堂內外引起不小的爭議和各種猜測,但是也僅僅是私底下的一些想法,五大院的當家人嚴令屬下各部不可妄加議論官家,這是規矩。

趙構可不管這個,剛剛出了正月,就把這一大攤子交給太子後,帶著梁景、龍一、龍二和張愨,開始了他的巡查之路。

不過,這次巡查調研,對外的宣稱是官家要去旅行散心。

既然是散心,那麼就得是一家子的事情,趙構於是帶上了皇后邢秉懿和貴妃潘語蓉,加上麗妃娘娘和四皇子趙勉,一大家子人倒也是熱鬧非凡。

因為有女眷,所以內保特勤局高進局長命令龍二,除了神龍衛,再抽調十名鳳衛加入,專司負責三位娘娘的安全。

於是,這個三十多人的隊伍,以京城趙九爺的名號,開始了南下巡查之路。

現在大宋這艘巨輪,已經在一條正確的航路上乘風破浪前行,而作為這艘巨輪的舵手,趙構必須保證這條巨輪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不能偏航,更不能陷入旋渦和風暴。

實踐出真知,只有下去實地去看一看才行。這個時候的出行,雖然不能和後世比,但四通八達的官道已經讓出行成為一種便捷之事,更何況還有舒適的絕影車。

用當下大宋最流行的話語,叫基層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