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至下,名字稍作修改,分為上護軍、少護軍、大庶長、駟車庶長、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長、左庶長、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嫋、上造、公士。

以上護軍、少護軍取代了列侯、關內侯,畢竟李躍現在還沒有封侯的權力。

這樣也能將軍功爵與貴族爵、官吏爵區分開來。

其實這些秦漢爵名後面都對應著相應的獎賞,如公士、田一頃(漢魏一頃一百畝),宅一處,奴一人。

上造可得兩頃田,配三頭牛,蓄隸兩人。

依次往上。

不更,可免充更戍(輪流服役的兵卒)之意。

以兗州現在的條件,田不是問題,野外荒田遍地,奴隸暫時沒有,不過河北遍地胡人,河北大亂在即,以後有的是機會。

牛被李躍改成了騾驢,沒辦法,牛比較金貴,驢子遍地都是。

弄出之後,李躍拿去徵詢常煒的意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督此策乃底定霸業之基也!”常煒歎為觀止。

自東漢士族豪強崛起以來,就鮮有直接封賞士卒的。

路都被他們堵死了。

三國亂戰,直接從軍中殺上來的寥寥無幾,也就魏延、丁奉等寥寥數人,絕大多數人要麼出身豪強,有自己的部眾,要麼跟對了大哥。

真正代表底層的是黃巾軍。

猛將起於卒伍,宰相始於州牧。

戰國時期韓非子便有如此論述。

有時候李躍覺得司馬家衰亡和五胡亂華是種必然,問題不斷累積,又遇上了不思進取的司馬家,也就集中爆發了……

“中原百戰之地,無險可守,唯有激勵士卒,迎戰四方之敵也!”李躍也是被逼的沒辦法。

沒有地利,只能多在人心上下功夫。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歷史上從中原崛起勢力不在少數。

中原有中原的劣勢,但也有其優勢。

李躍心中的構想也越來越清晰。

常煒微微一笑,“山河之固在人心不在險,都督此法順應當前時勢!”

這套軍功爵制的本質是透過戰功將土地重新分配,從根本上打破士族豪強對土地的壟斷。

常煒不反對,李躍又讓人送到魯縣和鄆城,徵詢崔瑾和劉啟的意見。

崔瑾跟李躍心意相通,讓李躍儘快推行。

不過劉啟卻來信提醒李躍休養生息,不可窮兵黷武,眼下正是積蓄實力的關鍵時候,此策一下,軍中必人心思戰,無人安心農桑,勸李躍等到河北大亂時再推行,必能激勵士氣,以收奇效。

言語頗為中肯。

薑還是老的辣,再好的策略,也需要合適的時機。

“劉公之言老成謀國也!”李躍欣然接納,暫緩推行。

有點事,近日兩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