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罷。”公孫策道。
“是!”連翹受寵若驚,趕緊湊過來坐下。
公孫策夾了一塊鴨子給包拯,不忘附上幾條薑絲,一面絮叨著這老薑祛風散寒的好處。
包拯皺著眉頭把薑絲囫圇吞了下去,又趕緊塞了一口烹調得香嫩的鴨肉。
海鮮是展昭的最愛,他只在小酒罈裡頭淘九節蝦吃。半碗飯未下肚,蝦倒吃了有十來只。
“這酒香特別的來勁兒,竟與平常的不一般。”馬漢一邊吃一邊贊。
“你嘗不出來?那可是阿翹她爹留下的女兒紅。一半用在展大人身上了,另一半就在這桌菜裡頭了。”王朝答。
“錯了錯了。”連翹搖擺著腦袋,“如今它已不叫女兒紅,叫花雕了。”
“這是為何?”公孫策放下筷子問。
“尋常人家在生下女兒的時候,就釀上一罈好酒埋在地下,等嫁女兒的時候取出來宴客,這個才叫‘女兒紅’。”連翹認真地解釋道,“如果那家女兒不幸的話,便是人亡酒毀。花一般的女孩子家還沒來得及出嫁,就凋落在枝頭了,這酒就叫做‘花凋’。所以呀,我這罈子酒就不配叫‘女兒紅’啦。”
“你不是還沒死呢麼?”馬漢嘴直心快地說。
“不是說了麼?這酒在女兒出嫁時開壇,才稱得上是‘女兒紅’。”王朝暗地踢了他一腳。
展昭一愣,公孫策用連翹的酒替他療傷他不是不知,但今日才知道它的來歷。嘴裡含著的菜餚,一時竟然忘了吞下肚。
一罈陳酒,居然還牽上了女子的一生命運。生之與酒同杯,死之與酒同眠。在女兒紅與花凋之間,用生命獨釀得這一杯芳華。在他人的唇齒之間,留下一抹傷感綿長的餘香。
望著連翹笑眯眯的面容,展昭嘴裡忽然湧出嘗不盡的百般滋味來。
“姑娘此言差矣。”包拯瞧了眾人一眼,說道,“依老夫看來,此酒開壇時雖未得其名,其用處卻盡得其義,當配得上‘女兒紅’三字。老夫這便以餚當酒,來,咱們共飲一杯。”說罷,在展昭面前搶過一隻蝦放進嘴裡。
眾人也就有樣學樣,多吃了一箸菜,又恢復了說說笑笑。
展昭心裡那個鬱悶呀,包大人明知自己喜愛吃鮮蝦,卻鼓動眾人以蝦當酒。
這般想著,他悄悄地又把酒罈挪了過來,把調羹往裡頭伸去。
“這是何物?”
忽然,展昭從酒罈子內挖出一個圓溜溜的物事來,捏在手裡仔細端詳著。
“哪兒來的?”公孫策接過在手裡一掂,這可不像是做菜的配料。
“罈子裡的。”若不是展昭要挖醉蝦的芡汁來拌飯,便不會發現這東西緊緊地附在酒罈的內壁上,這才把它給剝了下來。
“酒罈是你的,可認識這東西?”公孫策交給連翹。
連翹用帕子擦了擦這東西,露出光滑的外皮,中間還有條夾縫。她手下稍微用力一捏,原來是個蠟丸,被她捏破了。
開啟蠟丸,裡頭塞著一團東西。質地不知是絲是綢,薄薄的四五片,竟疊了有十數層。
連翹將其展開來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蠅頭小字,外面那層赫然寫著“膳食札記”四字。
隨頁翻去,全書合為“甜”、“酸”、“苦”、“辣”、“鹹”五卷,又詳載了許多精妙刀法烹飪秘方等,末尾著名是“五味老人”。
“喲,原來這才是你真正的嫁妝啊,那展大人就不用替你辦了。”王朝瞟了一眼那幾塊東西,說道。
“啪”地一聲,展昭的筷子失手掉在地上,他面露尷尬,趕忙彎下腰去拾。
這不就是那晚刺客威脅包拯要搶的東西麼?居然會在這個酒罈子裡,或是連翹他爹故意留給她的,或是為了掩人耳目而藏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