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方來了一位驚天動地的大英雄。他身背弓箭,手持寶刀,尋到巨龍的巢穴,與巨龍展開了生死搏鬥,最後竟然以一人之力將這五(一)條巨龍斬殺。
故事講到這裡,又出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分歧,“五龍”論的說法是,這五條巨龍死後,頭朝裡,尾朝外,呈放射狀排列,化成了五條山脈,就是如今的五龍山。
“一龍”論的說法是,這條巨龍死後,英雄怕巨龍再次復活,就移來五座山脈,將巨龍的屍體壓在下面,使得巨龍永世不得翻身。
這位英雄又遷移來許多村民,分置五個村寨,守護五龍山,就是現在的東龍泉村、西龍泉村、北龍泉村、塔井村和鎮龍寺村。
這位英雄不但有大勇,還有大智。
他教導村民恪守“仁、義、禮、智、信”五大聖典,他言道,只有五大聖典才能封印住五龍山,若聖典缺失,巨龍必將復活。
他將武功傳授給五個村的青年,並於每年的秋收時節在山頂設立集會,讓五村青年進行比試,取得第一名者將能獲得他斬殺巨龍時所使用的寶刀和弓箭的使用權,期限是一年,待次年比賽決出優勝者,同樣是獲得一年的使用權,如此年復一年的流傳。
由於這位英雄的偉大功績,五村山民都把他當成神來膜拜,能夠佩戴他所使用過的寶刀和弓箭,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另一方面,英雄的寶刀和弓箭都是神兵利器,若是拿這兩件兵器進山打獵,收穫要比其他人多好幾倍,要知道在遠古時期,生產力非常落後,有一身的武功,再有兩件好兵器,那無異於如虎添翼。
這位大英雄設立集會的目的,就是要培養村民的尚武精神,因為他知道,五大聖典終有一天會缺失,巨龍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復活,只要人們透過一代一代的努力,將尚武精神融入到血液之中,當巨龍復活之時,就一定會再次出現一個能將巨龍斬殺的英雄。
英雄的寶刀和弓箭早已被塵世掩埋,蹤跡全無,而尚武精神卻在五龍山地區傳承了下來,也正是這位大英雄所傳承下來的尚武精神,使得五龍山地區能夠免於華夏曆史上數次異族入侵的戰火塗炭――每當戰火燒到五龍山之時,山民們全都自發的拿起武器來保衛家園,悍不畏死,前赴後繼,使入侵者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不得不落荒而逃。
五龍山的山民們為了紀念這位大英雄,曾在五龍山主峰峰頂修建起一座神廟,五龍山一年一度的集會也就慢慢的演變成了廟會,遺憾的是,在歷史上的某一****時期,英雄的神廟被拆毀,廟會也被中斷,而五龍爭鋒的比賽也跟著取消了。
五龍山廟會才剛剛恢復十多年的時間,神廟被拆得連渣都不剩,所以說,只有“會”,沒有“廟”的廟會,僅僅是個名不副實的叫法。
五龍爭鋒的比賽和五龍山廟會並不是同一時期恢復的,當時恢復五龍山廟會是為了搞活經濟,隨著“民俗”逐漸受到重視,五龍爭鋒的比賽也在四年前被恢復了。
然而,傳承一旦中斷,就算恢復,也不可能恢復得那麼完美,必然會有某種遺失,至於遺失的具體是什麼,那就需要“專家”們去求證了。
在五龍爭鋒大賽恢復的同時,廟會的管理者們還別出心裁的弄了一個“五鳳爭鳴”的比賽。
當時曾有德高望重者指責“五鳳爭鳴”是瞎胡鬧,有悖傳統文化。對此,廟會的管理者們振振有詞,說“五鳳爭鳴”一百年之後也會成為傳統文化。
此話有沒有道理姑且不論,反正是自從設立了“五鳳爭鳴”的比賽,這五龍山廟會從門庭冷落立即就變得車馬喧闐,成為五龍山地區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甚至還有電視臺專門來做現場直播。
想想也是,五個村子中選出來的最漂亮的二十名姑娘,別說還要唱歌,就算往臺上那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