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為先鋒,杜襲為後合。一路上鼓譟而進,聲勢之十分的浩大。

荊漢國的皇帝劉備,一直是出於戰爭的主導地位上,幾年來,荊漢國的國力也是十分的強盛,所以士兵很是驕橫。在華夏國建立之初,便多次派遣部隊前去騷擾,目的不在攻佔城池,而是在於襲擾。因為劉備和盤踞在西北的曹操結盟。共同對付林南,所以五年來,靈州和宛城一直是戰爭不斷,幾乎每年都會遭受到一兩次小規模的襲擾。

荊漢對華夏國的襲擾,只集中在一九二到一九三年之間,因為那兩年是魏國復興的階段,為保證羸弱的魏國不受到華夏國的攻擊,所以劉備便給予了援助。聲援魏軍,夾擊華夏國。

關羽行軍十分的謹慎。深知華夏國經過五年的休養生息已經變得國強民富,軍隊更是兵強馬壯,所以他採取的策略是步步為營。

五年多了,關羽作為大將軍,還是第一次率軍出征。記得五年多前,他被張飛救回。從張飛口中得知是林南放了他,心中對林南也是頓生漣漪。但是,這件事也確實讓他和張飛坐了長達好幾年的冷板凳,一個是荊漢的大將軍,一個是荊漢的大司馬。可兩個人能夠調動的兵馬也就一二百人。

劉備知道關羽、張飛被林南放回後,生怕關羽、張飛會對林南感恩戴德,所以便將二人調往了荊南四郡,一直駐守在那裡,從來不讓他們兩個正面面對林南,生怕林南對二位弟弟屢次給予的恩惠會使得二位弟弟對他產生動搖。

直到兩年前,劉備經過長達三年的暗中調查,才徹底對關羽和張飛放棄了疑心,並且派遣關羽、張飛一起對越國用兵。只可惜出師不利,大軍遇到瘴氣,潰不成軍,還沒有進入越國的邊界,便已經有許多士兵病倒了,不得已只好退回,繼續讓他們駐守在荊南四郡。

今年,東吳經過五年的時間對山越恩威並用,一邊征討,一邊安撫,逐步地分化了山越,並且整頓了山越,讓山越的勇士加入到了東吳的軍隊裡,增強了東吳的作戰能力。其後,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周瑜率領海陸大軍齊頭並進,一舉攻克了越國的國都,俘虜了士燮一族,至此,越國國滅,整個交州完全併入了吳國的版圖。

劉備得知這一訊息後,深感吳國的極大威脅,為了開疆擴土,只能對外發動戰爭。本來,西川是他得首選目標,可惜西川路途艱險,關山阻隔,不宜攻取。東吳的柴桑由於水軍力量的加強,加上東吳用鐵索橫江,在漢水通往長江的水流要道上釘上了可以阻滯戰船前進的木樁,所以也不宜攻取。那麼劉備就將目標瞄準了一直失去的宛城,並從荊南征調大軍,讓關羽掛帥出征,揚言要收復失地,這才有了今天的這場即將爆發的大戰爭。

漢軍前將軍裴潛率領一萬馬步軍為先鋒大將,一路上步步為營,按照關羽的安排,行進的極為緩慢。

當日,關羽大軍只前進了五十里,在通往育陽的道路上安營紮寨。

傍晚的時候,斥候飛馬來報:“華夏國虎牙大將軍張遼率領一萬兵馬前來抵禦,一路上連續結下了七座營寨,距離此處三十里。”

先鋒裴潛得到這個訊息之後,不甚瞭解,便讓人報給了中軍的關羽。

漢軍的中軍當中,關羽已經紮下了營寨,三萬大軍集結在一起,與先鋒裴潛只相差不到五里,而與後軍杜襲卻相差二十里。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漢軍的糧草輜重都在後軍,交給了杜襲負責押送,而先鋒和中軍只攜帶了七天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