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即便以今日眼光,《貓頭鷹》的很多惡搞橋段(譬如酒樓大戰變成西洋樂曲演奏舞會,打到最後反派大Boss居然只是個“死跑龍套的”)也相當有創意。只可惜,正如爾冬升、曾志偉後來反省所說:“《貓頭鷹》走得太快了,若晚十年等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出來,可能就會成功。”事實上,後來劉鎮偉的《東成西就》、王晶、朱延平的《神經刀與飛天貓》正是延續了《貓頭鷹》的武俠無厘頭鬧劇風格。
叄:拼盤大餐·《神經刀與飛天貓》(1993)
20世紀90年代初,武俠片因徐克、程小東的《東方不敗》和《新龍門客棧》的大賣再度成為票房主流。這一時期堪稱港片黃金年代的“迴光返照”,雖然只須“賣片花”就已賺錢,但題材創意的匱乏卻成為香港影人頭疼至今的問題。“舊瓶裝新酒”成為當時港臺武俠片群體的重要特徵,《新火燒紅蓮寺》、《新流星蝴蝶劍》、《新少林五祖》皆是舊片經典的借屍還魂之作。而在生產複製一大批徐克武俠片風格的濫片之餘,劉鎮偉、王晶、朱延平等人也延續《貓頭鷹》的路數,用後現代的搞笑方式對舊式武俠片進行瘋狂的拼湊和顛覆。
很明顯,這是為了更加貼近時代精神和符合現代人的思維與審美習慣,不少武俠喜劇也因此獲得成功。譬如劉鎮偉的《東成西就》歷經70後、80後、90後三代,至今仍備受推崇。不過,該片縱然以《射鵰英雄前傳》為故事框架,但具體到橋段歌舞服裝造型,其實主要還是承接60年代神怪粵語殘片(譬如“無頭東宮”、“雙飛燕”、雕猿恐龍三怪獸)。所以,若選90年代武俠片拼盤無厘頭代表作,可能《神經刀與飛天貓》更合適。
1993年正值王晶最風光時期,一年參與(包括出品人、策劃、導演、監製、編劇)電影近20部,光武俠片就拍了《武俠七公主》、《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笑俠楚留香》。《神經刀與飛天貓》是王晶出力最少的一部,身份僅為編劇,卻是拼湊橋段最多的一部,從“大小飛刀”到“西方求敗”,從“冷血十三鷹”到“東廠太監曹公公”,從“客棧鬥法”到“染坊決戰”,處處可見武俠經典符號,也處處可見毫無意義的無厘頭笑料。按說這類武俠喜劇明星雲集,武戲炮製視覺奇觀,文戲盡皆輕鬆搞笑,絕不欺場,本應大賣才對,可惜當時武俠片氾濫,正劇也好,喜劇也罷,觀眾全部審美疲勞,所以無論《新流星蝴蝶劍》還是《神經刀與飛天貓》,票房都沒達到預期。還好投資方臺灣長宏夠精明,將這兩部戲的精彩打鬥場面剪出來,在後來的《劍奴》、《新烏龍院》中反覆利用,如此節約成本,也算高招。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神經刀》與《貓頭鷹》:追武俠喜劇之影(3)
肆:發燒致敬·《追影》(2009)
20世紀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業陷入低谷,武俠電影亦元氣大傷。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和張藝謀的《英雄》(2002)令武俠電影真正打進世界主流,但“武俠新世紀”的締造者……香港影人卻只能叨陪末座,即便如徐克之《七劍》、程小東之《江山美人》,也沒能再領風氣之先。再者,儘管李安、張藝謀皆聲稱向武俠片致敬,帶動的卻是華語影壇隨後數年的古裝大片熱潮,打戲倒是越拍越大陣仗,距江湖武俠越來越遠,離廟堂政治越來越近。武俠電影開始“入世覓封侯”,天馬行空的武俠喜劇則“千山鳥飛絕”;只有模仿,沒有致敬;只有大片主義,沒有娛樂精神;既然影人在思考,那麼影迷就發燒……由我和兩位朋友共同編劇的《追影》就是一部向經典致敬的武俠喜劇!
身為武俠片影迷,創作《追影》初衷無非是圓個人一夢。既然是發燒友,必然要做到戲中每個人物每個場景都有出處(如葉赫長弓、古月金、楚千萬、洪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