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咱有的是錢(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式的快槍和手榴彈的問世,這再次將周邊乃至世界的軍事,甩了幾條街。
但大家對呂謀給起的名字不怎麼喜歡,最終大家還是稱呼這種步槍和手榴彈,為大明十九式。
呂謀大筆一揮,立刻撥款開工。有了充足的資金,造槍造炮突飛猛進,在不久以後,負責守衛京畿和防備滿清的第三軍,第四軍,就丟棄了刀盾,一律裝備了這種十九式快搶,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純火器的軍隊。
而第四軍,也實現了第一個丟棄笨重鎧甲,只保留大沿鋼盔,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輕步兵。
在減輕了鎧甲負重之後,將士們能背上自己的揹包,七日的口糧,成為只要一個團有一支輜重連,而再不需要民夫的軍隊。
同時,其他的軍隨著燧發槍的淘汰,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
隨著後裝擊發槍的出現,一通百通,後裝大炮也出現了。這三種武器的普及之後,大明的軍隊擺脫了天氣的束縛,成為了全天候,可以使用火器戰鬥的全能軍隊。騎兵將再也不是橫掃天下無敵的存在了。
當站在窗後的崇禎,看著自己的三兒,帶著東廠太監,抬著銀箱子,將自己皇家的造辦處拉出皇宮,心疼的是不要不要的:“這小子,掏弄咱自己家的東西,是真不心疼啊。不行,我過兩天得回宮,嚴防死守這個家賊。”
周後笑著勸解:“三兒偷咱家的東西,還不是為了咱家的江山。皇上就別管了,管也管不住,您還是在西海子靜養吧,弄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崇禎和周後,已經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呆習慣了,再也不想回那恢弘的紫禁城監獄了。
在二妃攙扶下,一瘸一拐的漫步長堤:“皇后,你說,那臭小子是不是看出我裝病,所以才下手這麼狠的。”
周後趕緊替兒子辯解:“良藥苦口。為了治好你這天下公認絕症的病,下手狠點也是應該。再說了,皇上像現在這般悠閒,只是給孩子們把關,看著孩子們成長,不好嗎?”
於是,崇禎心結開啟:“是啊,看著孩子們快速成長,朕心甚慰。西海子住久了,膩了,傳旨,明日咱們到西山別苑去。”
由內帑資助,在原先的襄陽王在京王府的基礎上,一塊由監國親書:“大明科學院”的牌匾高高掛起,從而撤銷了大明的欽天監,將欽天監合併在了科學院。
科學院裡,細分科目,有天文地理科,農業科,工業科,軍工科,民用科。
為了培養人才,內帑投資,在科學院邊上,原先在京的濟南王府開設了一所學院,呂謀親自捉筆,大手一揮提下了《大明藍翔技校》。意猶未盡,又大筆一揮,寫下了指導以後大明發展方向的“科技興邦”,那歪歪扭扭的字。世界上,第一所科技培訓學院誕生,一時間學子云集,和北京的首善書院,國子監,二賢書院,並稱四大書院。
這就形成了,技校是培養科學人才的基地,國子監培養管理人才,首善書院是思想傳承之所,二賢書院是文化交流的格局。
每每文人士子,懷著科技興邦情懷的奇人異士,充滿敬畏的來到藍翔技校門前,瞻仰這科學聖地的時候,無不對那塊鎏金牌匾上的大字,產生要砸了他的衝動。這手字也太丟人啦。
然而不管怎麼樣,這注重科學的風氣一開,幾乎是立竿見影。
第一個在農業上的成就,就出現了,那就是播種培土壓實一體化的播種機出現了。
這個農機具一出,將原先耕作需要十個人的配合,一下子降到了只需三個人就能操作。這樣,大大的提高了耕作效率,由原先一個勞力,只能最多耕作二十畝土地,變成了能耕作三十畝了。
而還有七七八八莫名其妙的大小發明,也是層出不窮。
但不管大小,只要是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