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視察工部(第2/2頁)
章節報錯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各地的軍隊,要想領到裝備,就必須向工部繳納一筆折損的錢。
就比如說外面的軍隊到這裡領一把大刀,是要繳納一兩銀子的,而一個櫻槍,是要繳納五錢銀子的。而盔甲是需要10兩銀子。”
“那你打一把這樣的武器,需要多少錢?”
“大刀貴一點,大約需要一兩銀子,而櫻槍,是需要三錢銀子。”
怪不得大明的裝備那麼差,是因為他們使用不起刀槍,穿戴不起盔甲。他們連軍餉都被欠發幾十個月甚至幾年,生存都要靠父母去討飯,靠妻女做半掩門,他們哪裡有錢去交這可惡的折損錢?
“不對呀,那當初我整軍擴軍的時候,我調了那麼多精良的盔甲,還有那麼多的五眼神機火器刀盾,你們怎麼沒有向我要折損錢呢?”
這個倉大使笑了:“那是因為錢同和大人,悄悄的代王爺付了。”
呂謀在吃驚之餘,心中又開始懷念了那個老人了。
不行,一定找機會將那個老人再調回來。
“那麼我現在在提取武器裝備,還要向你繳納那個狗屁的折損費嗎?”
“現在當然不用了。”
“為什麼?”
畢懋康回答:“因為原工部出產的所有東西,都是工部自己出錢打造的。現在財政統一了,工部就再也不必自己籌錢了。想要打造什麼武器裝備,只要到戶部去申領經費就行了。其實那折損錢,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呂謀就感嘆一聲,結果就是這個財政分家的弊端,卻造就了大明的百萬將士,沒有武器裝備,最終連流寇都打不過,差一點就葬送了這大明江山。
然後又到火炮倉庫,看著堆在那裡密密麻麻,讓人強迫症爆發的各種大小火炮,再次詢問,這得有多少?
倉大使就有些犯難了:“這個倉庫的管庫已經逃到南方去了,微臣真的沒有仔細統計過。不過萬曆30年,一年咱們大明鑄造出的輕重火炮就有三千門,紅衣大炮一百門。
這麼誇張嗎?一點兒都不誇張。
蔚山戰役是明軍抗日援朝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根據明代人諸葛元聲所寫的《兩朝平壤錄》記載:(明軍)大將軍炮一千二百四十四位、火箭十一萬八千支、火藥六萬九千七百四十五斤、大小鉛子一百七十九萬六千九百六十七斤,皆遼陽分守張登雲運。至於三眼銃、鐵須箕、悶棍、火炮、火筒、團牌、佛郎機等器,皆倭所深畏者,無一不備。
足可見當時火炮之多了。
視察了幾個倉庫之後,呂謀就不得不感慨這老大帝國,底子是真厚啊。
呂謀就指著這些兵器火炮對畢懋康道:“我的工部尚書大人,你還缺鐵料嗎?將這裡所有鐵東西,除了盔甲之外,通通的回爐,練成鋼鐵重鑄火槍大炮。”
畢懋康簡直驚呆住了:“王爺,這是敗家啊。”
呂謀搖頭:“這不是敗家,這是廢物利用。現在我們的軍隊已經以火器為主了。我要在未來,將所有的軍隊,都發展成火器,用熱兵器取代冷兵器。那麼,我還要那些冷兵器做什麼?我們已經可以製造出鋼炮了,我還要那些笨重的鐵炮做什麼?所以,將他們通通重新熔鍊成鋼,鑄造新式武器,武裝全軍。”
然後再對倉大使吩咐:“檢查所有的盔甲,將破爛都淘汰掉,檢查所有盾牌,將不合格的全部劈了燒火。取消弓箭製作,但床子弩,三弓弩留下,調集工匠修理保養。”
然後又趕到火藥製造廠,視察火藥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