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目不暇接的緊湊過程,就像是132分鐘,132個**橋段,像是坐過山車一樣過癮,但在停下之後,能記住的帶來人思索的畫面似乎不夠豐富。

的確,在影片刻意為之的輕輕發展和對話中,李小樂運用了大量的技術手段和字斟句酌的精煉臺詞,把一一個語言包袱拋給觀眾,效果十足,可恰恰是這些過於強烈的笑點,使觀眾幾乎無暇估計影片畫面結構和演員表情之外的視覺因素,更遑論由此產生的情緒上的醞釀與吸收了,幾乎完全被對話所交代的劇情牽著走,因為反倒是削弱了對電影的整體美感。

我更欣賞以往姜聞在電影中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畫面,像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在房頂定上百無聊賴的那一組長鏡頭,《太陽照常升起》中那些寓意深刻而又詭異迷人的畫面……

李小樂商業基因沒有在這樣一部電影與姜聞的藝術氣息結合,難免顯得有些顧此失彼,可惜,可嘆,跪著賺錢,還是站著賺錢,這真的是個大問題……”類似的聲音,在網路上絡繹不絕……

而與此同時,儘管馬上就要面臨年底的考試,今天的北大卻特別的熱鬧,種多附近其他學校的學生都湧了進來。

保安們嚴密地把守著學校大門,阻隔著大批的年輕影迷粉絲,還有媒體記者。風景優美的現代化校園裡,道路整潔,綠樹環繞,看上去有一股非常適合學習的年輕大學氛圍。

走向主教學樓的校園路上,一大隊人前呼後擁地圍著一個身穿灰黑休閒襯衣、牛仔褲的黑髮年輕人,他旁邊跟著兩個魁梧戴著墨鏡的保鏢和一個穿著黑色皮衣的酷到掉渣的畫著濃重煙燻妝的年輕女孩。

走在前面的是幾個北大校領導,為首穿著一套黑色薄西裝、慈眉善目臉龐發福的中年男人是北大藝術系院長徐可風,一路上他都指點周圍,介紹著他們系的情況。

這次李小樂是應邀來北大舉辦一個演講,其實就相當於給學生談談自己的人生,回答一些問題。

“恩……原來如此。”聽著徐可風的話,李小樂也是好奇地打量看這裡的大學環境,不時應一聲,北大與清華對於任何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極端榮耀的名字,成績一向是普普通通的李小樂,活了兩輩子,都從來沒敢幻想自己能在考上北大這種歷史悠久的名校。。

李小樂現在感覺有些怪,甚至覺得有些慚愧,因為能在北大做演講的非教師,通常都是很些世界級的名人,比如擔任美國副總統時期克林頓,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韓國總統金大中,德國總理施羅德,俄國總統普京等等……

比起這些人,其實自己根本就不算什麼,來這裡確實有些過早了,香港喜劇之王周星星來這裡演講的時候是43歲,而自己才只有20出頭,跟這些跟自己一般大的人演講,真是感覺很怪,畢竟這裡不是中戲,他不能光講專業。

能來北大參加活動,其實都是韓三品給他安排的宣傳,據說北大的校長與他關係不錯,所以才促成了這次的演講。

沒辦法,李小樂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所以他來北大之前已經儘可能的保持了低調,並沒有告訴任何人行蹤,可他那些神通廣大的影迷還是得到了這個訊息,不少人都在北大門口堵他造成了人流堵塞,他只能改了一次時間,對外放出了宣佈取消演講煙霧彈,這次來他可是走的後門。

遊了許久的建築,再次出來到綠樹成蔭的校園路,李小樂不想再被一大群人擁著,便和北大領導們說想要自己隨便走走,有保鏢,與隨行人員陪著就行了。徐可風自然沒有反對,也不會有什麼意外,今天學校上午只允許校方人員和學生進來,他們都已經吩咐過了,要遵守紀律。

李小樂走在北大的林蔭道上,想自己體會一下在北大作為學生的感覺,幻想一下當初如果自己考上這裡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