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置炸藥,一面派出兵馬掃蕩河間、安平、中山諸郡縣。與此同時,遠在遼東的張遼與龐統則率領五千兵馬一路南下沿渤海灣攻取漁陽、廣陽、涿郡境內的部分縣城。如今圍繞著孤城河間齊軍已然佔據了冀州與幽州的大片土地。

當蔡吉走出帳篷時,張遼、龐統等人已然下馬。由於張遼部就駐紮在河間附近,所以他倆只帶了四十名馬弓手隨行。弓馬手是東萊馬鐙與遼東兵結合產物,亦是張遼橫掃幽州的一大利器。不過除了這隊弓馬手之外,與張遼等人一同來到大營的還有兩個特殊的人物。他們便是金遁旗主張繼承和小道士王韞。

話說張繼承與王韞都是太平道的人這是人所共知的事。不過當初于吉隨蔡吉去易京“求富貴”之時,他二人並沒有一同隨行。哪怕是後來于吉被袁紹封為大陳國師,此二人依舊不為所動,領著一干太平教眾留在錦西屯墾田地。儼然一副與于吉撇清干係的架勢。不過就算是如此。出於安全考慮蔡吉征討冀州至今都沒有調動過金遁旗,亦沒有過問過錦西城內太平教眾的情況。因此這會兒張繼承與王韞的出現多少讓蔡吉有些吃驚。

然而張繼承和王韞並沒有因於吉的死向蔡吉興師問罪。相反兩人倒是恭敬地同張遼、龐統一起齊聲行禮道,“見過主上。”

蔡吉饒有興致地掃了四人一眼,抬手說道,“張旗主、王道長也來了。”

聽出蔡吉弦外之音的張繼承連忙低頭表忠心道,“草民等在錦西深受主上之恩,願為主上盡綿薄之力。”

張繼承雖代表錦西的太平教眾表了態,蔡吉卻依舊負手站在原地沒有做聲。一旁的崔林見狀。想起有關於吉的傳聞,便毫不客氣地替蔡吉向張繼承叱責道,“綿薄之力?是像妖道于吉那般嗎?”

蔡吉一邊在心中暗贊崔林識趣,一邊緊盯著張繼承與王韞等他們答話。不可否認在經過訂婚那日的刺客事件之後,蔡吉對太平道多少還是有些陰影的。這些教眾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自然是一股助力,用得不好轉眼就會傷到自己。所以這會兒的蔡吉不得不謹慎行事。

面對崔林的質問,張繼承臉上露出了焦急之色。不過還未等他開口反駁,一旁年少的王韞已搶先一步朝蔡吉作揖道,“主上明鑑。留在錦西太平教眾從未附逆于吉,對主上更是絕無二心。”

蔡吉卻不為所動。轉而毫不避諱地直言道,“于吉乃孤所殺,偽陳亦為孤所滅,孤不會奉太平道為國教,爾等還奉孤為主?”

“于吉之天國,僅為其一己私慾,與吾等太平教眾並無關聯。吾等只知是主上給了吾等田地、牛羊與糧種。令吾等能安居樂業。”王韞說到這裡,揚起頭平視著蔡吉的雙目一字一頓道,“太平道是否為國教無關緊要。能致太平者方為吾等主上。”

“然之說得對,能致太平者方為吾等主上。”張繼承跟著附和道。同為太平道眾的張繼承從來都瞧不起于吉裝神弄鬼攀附權貴的作風。但身處亂世孔有一身武力的他除了打劫,實在是沒辦法養活一干老弱。於是只得跟著于吉一起與林飛合作組成五行遁旗掘墳挖墓。因此在蔡吉將眾教眾安頓在錦西城之後,張繼承很快就同於吉分道了揚鑣。這會兒王韞的一席話語更是說出了張繼承一直以來的心聲。當初他們為何響應天公將軍號召起兵反漢,還不是為了讓老百姓能有飯吃,有地種,能過上太平日子。至於做不做國師,是不是國教,他張繼承才懶得去管。于吉更是早死了得好。

蔡吉同樣也被王韞的那句“能致太平者方為吾等主上”觸動了心底的某種情懷。莫看王韞年紀不大,他卻是天公將軍張角的外甥,在太平道中具有一定的號召力。若非如此于吉也不會一直將他帶在身邊。所以王韞和張繼承的表態確實可以視作錦西太平道方面的態度。於是蔡吉欣然宣佈道,“既然爾等有心做順民,孤就姑且再給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