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不甚在意,可玄燁看來揪心,便伸手端著她的右腕,再伸出三指搭於脈門,自保定一事後,他便鑽研醫學,常與御醫切磋岐黃之道,多少懂些醫理,也能開些藥方。
玄燁細細切脈,須臾片刻,笑容自他嘴角染上眉間,他驚喜,用力將她攬進胸懷,緊緊抱住,洛敏被這突如其來的擁抱驚住了,好半天,才問:“可是有何不妥?”
“沒有!敏敏,我太高興了,謝謝,真要謝謝你!”玄燁激動地說。
“到底怎麼了?你都把我弄糊塗了!”
“不是空腹脹氣,而是……而是我又要做阿瑪了!”玄燁喜上眉梢,放開她與她對視,目光炯炯,興奮異常。
洛敏怔愣片刻,隨即,笑意從嘴邊漾開。
這個孩子,比預期的來得早,定是那夜上天恩賜的,如此一來,只要平安降生,或許將來真能有所變化。
注:
'1'出自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之詩。愛新覺羅。高塞,又號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清太宗皇太極第六子,順治皇帝庶兄,初封輔國公,後封鎮國公,久居盛京,工詩詞曲,善書畫,遺有《恭壽堂集》。
'2'出自清聖祖康熙《入千山》。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東巡至千山,寫有《入千山》、《祖越寺》、《龍泉寺》詩三首,這裡選入一首。
'3'佛爺:我國曆史上歷代帝王除了有“廟號”、“諡號”和“尊稱”以外,有些帝王還有“特稱”。如宋代皇帝的“特稱”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稱”叫“老爺”,而清代皇帝的“特稱”則叫“老佛爺”。在有些歷史小說,電影、戲曲中,把慈禧太后稱作“老佛爺”。實際上,“老佛爺”的稱呼不是慈禧專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稱都叫“老佛爺”。
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爺”這個稱呼,是因為滿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吉祥”。後來,有的顯赫家族,世襲首領,起名就叫“滿柱”。滿清建國後,將“滿柱”漢譯為“佛爺”,並把它作為皇帝的特稱。
但是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歷史上僅有慈禧和康熙皇帝被稱呼為老佛爺。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五月辛亥;鑾駕回京。
回到紫禁城;生活依舊。宮中一派祥和。過了暑熱夏令;轉眼金秋;洛敏腹中骨肉已有六月,看上去卻有八月之大,經太醫診斷;這一胎可能為雙胎。
這樣的訊息令玄燁、洛敏以及安養在慈寧宮的太皇太后全都喜出望外,對於洛敏的安胎情況更為上心。如今胎象穩妥;心態自然平和。
這日用罷晚膳;申時初,後花園的千秋亭裡搭了一齣戲臺,規模並不大;沒有樂師吹拉彈唱;也沒有武生闊步走臺,更沒有過年過節時那樣熱鬧。
四面菱花隔扇門大開,坐北朝南向未設寶座,玄燁與洛敏平坐兩張紫檀圈椅,中間隔有紫檀茶几,擺放著各式點心,玄燁喝香茶,洛敏吃酸奶皮子,再聽前方小太監亮得一聲漂亮嗓子,可把看戲的人樂壞了。
玄燁聽得高興,洛敏亦是笑意盈盈,對著那一口純正的崑腔回味無窮。不想在這深宮內院,竟也藏著崑曲高手。
待那小太監一曲唱罷,玄燁鼓掌連聲叫好,洛敏亦是點頭讚許。
“怎麼樣?你是內行,倒是來評一評。”玄燁鼓掌之後,也沒給賞賜,而是湊近洛敏附耳交語。
洛敏拈了手絹掩嘴笑道:“我對崑曲懂得也不多,不好與他相比,不過,韻味十足,功夫也確實到家了。”
玄燁眼睛一轉,坐正姿勢,問他:“娘娘誇你唱得好,告訴朕,你這身本事練了多久了?師出何人?”
小太監誠惶誠恐後退一步,跪下道:“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