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超出人們的想像。
「以前在紐約那會,咱們還羨慕紐約到處是高樓大廈,現在來看,這兒不比紐約差。」林子軒感慨道。
「這幾年發展的太快,問題越來越多,我覺得還是慢點好,穩妥。」慕姍姍回應道。
慕姍姍的《姍姍訪談錄》以民生訪談為主,對眼下華國的狀況有所瞭解。
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像滬城這樣的大城市日新月異,體現了改革開放的成果。
另一方面,下崗職工越來越多,矛盾不斷,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與日俱增,精神文明建設沒有跟上來。
按照報紙上的說法,這屬於改革的陣痛。
他們是來放鬆的,這個話題就此打住,兩人在吳江路小吃街找了家店鋪,品嘗地道的滬城美食,隨意的聊著。
「曉玲的劇本怎麼樣了?能申請到監獄實地拍攝麼?」慕姍姍詢問道。
「不太容易,要看總局願不願意幫忙了,國內還沒有哪部影片能到監獄實拍的,要真能實拍算是開了先例了。」林子軒搖頭道。
林曉玲的《回家》有一個問題,如果採用紀實風格,最好是在監獄裡拍。
目前,國內監獄的政策還沒有寬鬆到讓劇組到監獄裡拍電影的地步,尤其是女子監獄,審查相當嚴格,想拍攝監獄裡犯人生活的真實畫面,除非是上級領導的命令。
國內電影裡出現的監獄,往往是在警察局或者派出所裡完成的。
或者乾脆是在影視基地拍,沒有到監獄裡拍的,不是說申請麻煩,而是申請了也不會批。
林子軒是想先把劇本寫出來,遞交給上面看看,再申請進入監獄拍攝。
實在不行,就只能想其他辦法,不過那樣會削弱影片的紀實風格,讓觀眾感覺到不真實。
「我支援曉玲,看了她的本子我覺得我們對弱勢群體太不關心了。」慕姍姍關切道,「你想想看,一個坐了十幾年牢的犯人,出來後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估計她都不會上公交車買票,也不會打電話聯絡,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就像一個孩子。」
「你想怎麼辦?做一期節目,對一個剛出獄的犯人做訪談?」林子軒好奇道。
「試試看吧,我還沒想好透過什麼形式來反映這種狀況,是做訪談,還是用紀錄片的形式。」慕姍姍不確定道。
「那你和曉玲商量吧,她也要蒐集資料,這兩天就該來了。」林子軒建議道。
林曉玲同樣要來滬城參加滬城國際電影節。
這一屆的電影節有一個專題,叫做「華國女性導演作品研討」,會在電影節期間集中放映一批女性導演的電影,包括港臺地區的導演。
林曉玲的《我們倆》就在其中。
無論是港臺還是大陸,女性導演都是少數,她們拍的影片題材大多是反映女性的意識。
林曉玲只算是小字輩,由於《我們倆》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了最佳女演員的獎項,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所以有了參加這個專題的資格。
這個研討會主要是探討女性電影的發展。
在國內,通常把女性電影分成三類,女性題材或者主題的電影,女性主義電影和女導演創作的電影,從創作主題上講,強調女性電影必須由女性執導。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電影屬於小眾中的小眾。
「曉玲越來越有導演的模樣了,以前還是個瘋丫頭呢。」慕姍姍說笑道。
「咱們不都是這麼過來的,你第一次主持春晚緊張的睡不著,這次的頒獎典禮輕鬆的就過去了。」林子軒調侃道。
這一屆金鶯獎過後,慕姍姍的主持獲得了好評,媒體普遍評價是沉穩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