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十年代初期,各地的片商都對港片採取抵制和壓價的措施。

加上好萊塢大片的來襲,搶佔了港片的市場,讓港片一年不如一年,不過港片依然賺錢,只是比以前賺的少了些。

大家並不在意,只要有錢賺就好了,沒有電影人想著要創新,改變香港電影的現狀。

那些有實力的大導演和大明星轉戰好萊塢,港片陷入了越拍越爛的境地。

這一次的金融風暴,讓他們真切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電影市場的萎縮導致投資的減少,除了少數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大明星能夠拉到投資,眾多中下層的電影人面臨著失業的困境。

林子軒慶幸他今年參與的幾部片子都沒有港臺的資金。

如果《許三觀賣血記》當初拉到的是香港的投資,那現在就會面臨著撤資的風險。

電影投資不是說一下子就把全部資金放到劇組的帳戶裡,而是分批進行,兩千多萬的投資前期只會打過來一千萬左右。

投資人要看影片的拍攝進度,一旦中間出了大問題,他們為了規避風險,就會果斷撤資。

不過有件事林子軒沒有想到,在臺灣,徐立公給李桉打了一個電話。

徐立公在香港和林子軒交談後,就把結果告訴了李桉,雙方的分歧過大,下面不太好談。

李桉對《臥虎藏龍》的拍攝地點可以妥協,雖說在內地拍攝不太方便,不如在臺灣熟悉,但問題不大,就是要多花點資金。

在演員的選擇上,他覺得應該爭取用港臺的演員。

在好萊塢多年,李桉深知明星的重要性,無論是東方觀眾還是西方觀眾,都喜歡看有明星參演的影片,港臺演員在西方社會的知名度較高。

用大陸演員來演,影片在國際上就會減分不少。

當然,如果真的是優秀的演員,他也可以接受,電影畢竟還是表演的藝術。

至於版權的問題,這個最為棘手,徐立公作為投資人,想要拿到版權,這關係到利益。

李桉同樣想拿到版權,有了版權才好拍自己心目中的電影,否則會一直受到制約。

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想法自然會有偏差。

說到底,大家接觸不久,沒有信任,如果是馮小剛或者姜文,林子軒就不會如此防範了。

李桉的想法是大家繼續談,增進共識,一步步來,他沒打算放棄這個專案。

徐立公這次打電話,是因為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港臺的電影公司基本上都在觀望,這時候籌備《臥虎藏龍》這麼大投資的影片,風險太高。

就算他願意支援李桉,也很難找到其他的投資人。

「阿桉,如今經濟不景氣,我看這部片暫時放一放,以後再說吧。」徐立公勸說道。

李桉想了想,既然和林子軒的商談沒有進展,又找不到資金,這個專案只好暫時擱置了。

他在好萊塢還有一部片約,要到明年才能做完。

這是他拍的第三部西方電影,投資高達兩千四百萬美金,題材是美國的內戰。

這種規模的投資在好萊塢並不少見,但讓華人導演執導,這應該是第一次,這說明李桉獲得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認可,認為他能給電影公司賺錢。

李桉清楚機會難得,他想拍一些大場面,來證明自己在商業片上的能力。

好萊塢的大導演大部分都擅長拍攝商業片,就算靠著文藝片起家,想要受到電影公司的重視,還是要拍商業片才行。

李桉以前拍的是文藝片,一部電影的最大規模投資不過一千萬美金,這是一次好機會。

林子軒並不知道臺灣那邊把《臥虎藏龍》給暫停了,他正在為《潛伏》挑選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