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來的老兄弟。這些年來吳少康作戰非常勇敢,絕非膽小怕死之輩。李開芳以前非常討厭韋澤,可這些年過來,他年紀大了,也不得不承認,若是沒有韋澤北上救援,他李開芳早就死在天津了。沒有韋澤建立的淮河防線,李開芳也不可能在淮南堅持這麼久。不管李開芳喜歡不喜歡韋澤,可韋澤沒有欠過李開芳任何人情。反倒是李開芳至少欠下韋澤一條性命和一場功名。
能公正評價過去,李開芳也能比較正確的評價現在。太平軍中若是有齊王韋澤那樣的強軍,李開芳在廬州就能獲救。可自打韋澤走後,太平軍中始終沒有出現過韋澤那樣的悍將。
“廬州糧草充足,我等定然能守下去。”李開芳還是拿出老生常談的道理來。說完之後,李開芳看了看其他將領,希望他們能夠支援自己的觀點。可其他將領們有皺眉沉思的,有微微點頭的,也有如同鍾大洪這樣瞪著胡少康的。卻沒有一個人符合李開芳,喝斥反對吳少康。這幫將領都參加過北伐,聽了胡少康的比喻,大夥也都想起了北伐被圍時候的局面。
吳少康焦急的說道:“安慶我們且不說,六安與壽州難道糧草不充足麼?可最後是什麼結果。請王,湘軍水師都打到這裡,他們定然已經奪下了巢湖,我們向南突圍是不行的。過不了江,那就只能向東去鎮江,從鎮江那裡過江到南邊去。屬下看湘軍正在建築營寨,英王的部下極為能打,被湘軍圍死之後也是無計可施。我們去救安慶的時候,湘軍的營寨到底多難打,我們可不是不知道!”
“我不走!”請王李開芳怒道。自打年初安慶失守,英王陳玉成的精銳在安慶損失殆盡之後退到了長江以南,長江以北的安徽就只剩下李開芳的部隊在支撐。七八年中都穩如泰山的淮南,在淮軍與湘軍南北夾擊之下幾個月內就丟了乾淨。作為安徽太平軍中心的廬州幾年中都非常安全,李開芳在這裡向各處釋出軍令。可轉眼間就陷入了重圍之中,這樣的落差實在是令李開芳無法接受。
幻滅的現狀讓李開芳生出了一種強烈的情緒,他大聲說道:“只要再等等,援軍是一定會來的。”
這不是李開芳第一次說這樣的話,吳少康當然知道李開芳一直很討厭韋澤,他方才提起韋澤就是試圖讓李開芳想起韋澤北上挽救北伐軍的往事。如果東王楊秀清還在,韋澤依然是太平軍的悍將,李開芳所期待的援軍肯定會來的。可天京之變後,楊秀清被殺,韋澤脫離。太平天國幾年來一直走著下坡路。
面對上游湘軍的猛攻,太平軍疲於應付。忠王李秀成與侍王李世賢兩人在江西接回了“萬里回朝”的二十萬太平軍之後,並沒有向上遊發動進攻,而是轉而進攻浙江。除了在淮南的李開芳之外,留在上游抵擋湘軍的只剩下江西的彰王林鳳祥與以安慶為基地的英王陳玉成。
獨佔淮南的李開芳幾年來很是安逸,卻完全沒想到破滅來的如此之快。整個淮南的大城只剩下廬州,湘軍又一舉奪了城外的陣地,廬州城的局面變得更加糟糕起來。
看李開芳一意孤行,想固守廬州等待救援。吳少康只能換了一個說法,“那讓屬下去請求援軍吧。”
“你準備從哪裡請援兵?”李開芳有了些精神。
吳少康答道:“屬下只能去鎮江請求援軍。若是不去請求援軍,天知道援軍會什麼時候到。”
這話指出了殘酷的現實,李開芳也不吭聲了。林鳳祥雖然地位高,威望大。可他也僅僅是地位高、威望大而已。原本林鳳祥的計劃中,李秀成兄弟接下了去江西接應“萬里回朝”的太平軍兄弟,就會與林鳳祥合兵一處,共同對付上游的湘軍。而這兩位直奔浙江的行動宣告了太平軍各集團合作的設想化為泡影。
有這兩人帶頭,太平軍無可避免的發生了新的分裂。十三位王爺中,林鳳祥是主動扛起應對江西清軍的重任。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