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劃。
而公孫瓚逃回幽州後,聚散了剩下的所有郡縣兵和白馬義從,經過整合後,重新組建了六千白馬義從和四萬步騎,但因為公孫瓚急功近利,窮兵黷武,糧草不濟,公孫瓚便派了三萬步騎都散佈在外面劫掠地方人口財物,公孫瓚見劉虞擁兵十萬,浩浩蕩蕩,自覺不敵,本來打算從城東掘地道逃走。
但久經沙場的公孫瓚很快就發現了劉虞軍的短處,劉虞兵馬雖多,但很多士兵沒有真正打過仗,加之劉虞不通兵事,指揮不力,十萬大軍更似烏合之眾,而且劉虞過於迂腐,本來只要火攻,就可以拿下剛剛修建好的易京,但劉虞命令不準焚燒,還再三告誡:“本公此次興兵,只為殺公孫瓚一人而已,不可多傷人!”
公孫瓚當機立斷,領新組建的六千白馬義從,順著風勢,放起大火,大火往劉虞軍中瀰漫,劉虞大軍當即開始有些混亂,公孫瓚這六千白馬義從奮勇衝殺,劉虞大軍本系臨時拼湊,哪能抵擋得住,於是陣腳大亂,大隊士兵紛紛潰逃。
劉虞在麾下將領的保護下一直逃到居庸,公孫瓚帶著白馬義從奮力追趕,他弟弟公孫範又帶著三萬人馬增援,三日後攻破居庸縣,抓住了劉虞。
公孫瓚不想冒著殺害上司的名聲,準備讓劉虞繼續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誰知道劉虞被公孫瓚抓住後的當天晚上,就在公孫瓚的軍營裡被人殺害。
公孫瓚看到劉虞死在自己的軍營裡,驚呆了,他不是笨蛋,他立馬想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傳說,想起那個盤踞在冀州的驃騎大將軍呂布,這肯定是呂布下的黑手,是呂布那廝想要嫁禍給自己。
公孫瓚還沒有來得及澄清自己的嫌疑,整個幽州就已經開始瘋傳,公孫瓚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乘機將劉虞斬首,好達到自己獨霸幽州的目的,劉虞在幽州為政寬仁,很得人心,他死後百姓都痛哭流涕,都對公孫瓚恨之入骨。
與此同時,得知劉虞死訊的鄴城朝廷迅速頒下詔令,將劉虞之死同攻打都城等罪行一併算入公孫瓚頭上,陳琳書寫討伐公孫瓚的檄文,隨著這個檄文傳遍天下,公孫瓚殺害劉虞的罪行已經蓋棺定論。
公孫瓚百口莫辯之下,索性破罐子破摔,劉虞就是老子殺得,該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公孫瓚還未從居庸縣離開,劉虞麾下從事鮮于銀、鮮于輔、齊周帶領麾下殘兵,聚合那些感劉虞懷柔之恩的鮮卑、烏桓部落,重又舉起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居庸縣的公孫瓚大營。
公孫瓚這些年欺負鮮卑、烏桓欺負得手軟,他麾下數千白馬義從善於騎射,縱橫塞北,跟鮮卑、烏桓對陣多次,每次跟異族騎兵對持時,公孫瓚都面色嚴厲,怒不可遏,如上陣痛擊仇敵一樣,親自帶兵追擊,鮮卑、烏桓熟知他說話的聲音,畏懼他的勇猛,不敢抵抗和冒犯,特別當公孫瓚組織起他的白馬義從後,橫掃塞北,有些異族部落患上了恐懼症,將公孫瓚的形貌畫製成靶子,騎馬射箭,射中者都喊萬歲,因公孫瓚勢力日漸強大,很多異族部落都不敢待在塞內,都遠遠地逃出塞外。
公孫瓚領六千白馬義從和另外一萬精銳騎兵出陣,見敵軍勢力雖眾,卻是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而鮮于銀、鮮于輔、齊周之前都是跟異族關係處的好而已,本身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軍事才能,不善排兵佈陣。
公孫瓚看出這十萬大軍的漏洞,看準自己以前欺負過的烏桓部落,領六千白馬義從猛衝過去,那個部落頭領畏懼於公孫瓚以往的淫…威,見公孫瓚氣勢洶洶而來,趕緊撥馬就逃。(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598章 借刀殺人消除後患
那個烏桓部落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