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家。他們並不想進行徹底的改革,因為他們既沒有徹底否定封建階級,也沒有完全沒收其財產,而是對他們實行利誘,使他們最終能支援自己的統治。他們最終改善了農民的生活。這方面改革之所以遲緩了十年,與其說是從階級立場拒絕農民對政府的要求,還不如說是由於明治初期國庫的空虛。
不過,明治政府中那些精明強幹的政治家,卻都反對廢除日本的等級制度。透過將天皇的權威置於最高的位置並且廢除將軍,“復辟”運動簡化了社會的等級結構。他們廢除了藩,使忠於藩主和忠於國家之間的矛盾不復存在。這些變化並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等級制度的習慣,只是賦予了這些習慣一個新的位置。為了迫使人民接受自己傑出的施政綱領,那些被稱為“閣下”的新領導人甚至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他們交替使用強權和恩惠的手段,使改革計劃能夠貫徹下去。但是,他們卻從未打算去迎合公眾輿論,雖然公眾不贊成改換日曆、建立更多的公共學校、廢除對賤民的歧視等等。11【11薩評:日本人一旦認準了什麼事兒,有一種鑽牛角尖的精神。當時日本的政治家多對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等等理論並不明白,但認識到了學習西方是強盛的捷徑,於是就一絲不苟地學習起來,其中雖有食古不化之嫌,可是對於反對意見也的確是給予了堅決的抗拒。】
統治階級賜予的恩惠,有一條就是1889年天皇向他的臣民頒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它明確規定了人民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並建立了議會。“閣下”們在對西方各國憲法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之後,精心起草了這部憲法。12【12薩評:自古以來,這種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多都是在下層強烈的要求下被迫出臺的,比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土地改革,最初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下層人民的革命。然而,日本這個憲法的出臺卻有些與眾不同,它基本是上層強行推進的一次改革。當時日本社會的矛盾尖銳不假,但假如詢問下層的日本人到底想要怎樣的改革,那結果肯定五花八門,而要求復古和閉國的絕對不在少數。制定這部資本主義性質憲法的“維新志士”反而顯得另類,因為他們提倡的那套資本主義觀念,普通老百姓既沒有經歷過,也難以理解。所以,出臺這樣一部憲法,從直接意義上說,根本不是為了避免老百姓的起義。那麼,日本人為何會制定出這樣一部憲法呢?理由在於,這些日本政府的高層人員已經對西方的文###服口服,並且因為對西方的欽服而認為他們的道路就是自己唯一該選擇的道路。在這種對強者欽仰的心理作用下,這些“維新志士”要做的就是不加選擇地全盤照搬西方的一切,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憲法,作為西方文明的一個核心,無論日本是否急需,自然也在照搬之列了—有人的利益會受損失?這不在考慮之列,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的利益被更優先地考慮。】然而,在起草的過程中,制定者採取了“一切預防措施,以防止公眾的干涉,以及輿論的影響”,13【13薩評:以“反動手段”行“革命之事”,可謂一大奇觀。但此後直到二戰日本對於言論自由和人權的藐視,就此種下根苗。】負責起草憲法的機構隸屬於皇家內務部的一個部門,因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明治政府的政治家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期間,憲法的草擬者伊藤博文公爵派遣木戶侯爵前往英國14【14薩評:伊藤博文和木戶孝允都是長州人,明治維新中屬於堅定的倒幕派人士。伊藤博文在日本被視為名臣,但由於在甲午戰爭和此後對朝鮮的吞併中所實施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政策,在亞洲其他國家則被視為惡魔。不過,這個日本首相在明治維新中留下的照片,是一個極似今天電影中忍者的形象,他的太太又是一個藝伎。關於日本憲法的形成,這裡的記述可能有誤,因為木戶孝允在1877年已經死去,不可能在188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