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鐵定是足球明星(第3/4頁)
章節報錯
應該是俱樂部商業運營的手段。
“可國內所謂的職業足球俱樂部,絕大多數都不會去投資足球本身的商業化。它們只為了打廣告,這是一個短期商業行為。那麼一線隊球員因為需要打比賽,就成為了這項短期商業行為的必要成本。
“廣告效益的短期行為,註定了他們的行為模式。可以花大價錢去購買成年隊員,因為要打聯賽做廣告。但是,卻不會去花更少的錢來培養青訓。
“因為打廣告是一杆子買賣!廣告效果好,就繼續這樣運作俱樂部。廣告效果不好,或者超出了上級公司給出的廣告費預期,就及時止損,撤資走人。
“足球俱樂部發展好不好,跟人家上級公司有一毛錢的關係嗎?人家只是拿俱樂部改名打個廣告,廣告費也付了!怎麼能要求人家,還要發展國內的足球事業呢?那就不是人家公司的責任呀!”
譚月已經聽傻了,這其中還有這麼多的道道呢?
“可是,足協就不管嗎?他們這種行為,是在破壞國內足球的根基呀!”
曹錦峰有些無奈:“肯定得管呀!足協要求想進場的職業俱樂部,必須要建設青訓梯隊。但人家也有的是法子糊弄呀!隨便找點練體育的年輕人,組幾個U13、U15、U17、U21梯隊有什麼難的?
“反正國內有大把大把不喜歡上學的孩子,糊弄進青訓梯隊,足夠應付足協的檢查了。反正足協也沒辦法長期蹲守俱樂部,觀察這些梯隊球員究竟會不會踢足球。
“踢得不好?那是他們天賦不足,跟公司有什麼關係?反正咱買下俱樂部以後也組建青年梯隊了,選來的青訓苗子不好,那是球探和青訓教練眼光不行,公司肯定是沒有責任的。”
譚月終於明白了:“所以這些公司買下俱樂部,就是為了改名打廣告。搞青訓,只是為了應付足協的檢查!”
“對!搞青訓對公司的廣告效益毫無幫助,當然要把投入青訓的經費壓到最低,才能節約廣告成本。能糊弄足協的檢查就夠了。最低的經費投入,連青訓教練都養不起幾個,誰還會去僱專門的球探!
“想去外地考察青訓好苗子?那玩意兒不花錢呀!差旅費、食宿費、考察費,誰替公司出錢?國內俱樂部的青訓教練都明白,所謂的青訓,就是糊弄足協的,沒人要求你真出成績。
“為什麼我們的職業聯賽青訓中,經常會爆出青年隊員給教練送錢,才能夠上場的事情?原因就在於此。
“既然誰進球隊都是進,那誰塞了好處費,當然誰就優先進俱樂部的青年隊嘍。反正都是工具人,用誰去糊弄足協不行呀?
“國內足球職業化二十年,除了少數幾個球隊真心經營俱樂部,在下力氣的培養青訓,絕大多數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判斷一家足球俱樂部,是不是真正職業化的標準很簡單,只需要看它們的青訓球員,有沒有給一線隊補充過陣容就行了。
“能把自家青訓球員培養起來,打上一線隊聯賽的,才是真心經營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反之,就是為了投資足球的廣告效益,和當地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
“當它們發現廣告成本超出收益,就會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爛攤子。順便再罵兩句:這都是足協逼的,投資人無利可圖,只能忍痛離開。
“再花點公關費,找幾個足球記者洗洗地,把球迷的怨氣轉移到足協身上。反正足協本身幹過的破事兒也多,球迷們不會覺得它背鍋有啥問題,一起罵足協就對了。
“至於國內職業足球一地雞毛,球員整體水準一茬兒不如一茬。還是那句話,這和人家公司來打廣告有什麼關係嗎?不讓打廣告,難道還讓人家真出錢去投資足球呀?你以為做公益呢!
“它們熱愛足球事業嗎?不,只是一場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