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很一般。

在他看來,外界有些太過於盲目的樂觀了,他們只看到了《父親》的成功,卻不知道,這部影片能夠成功,實際上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和《愛情唿叫轉移》類似的是,這部《父親》同樣的“第一”,第一部大導演執導的電視微電影,第一部,免費授權給電視臺首播等等。

還有馮剛認為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這部《父親》的宣傳營銷策略。

別看《父親》第二輪第三輪賣出了不錯的價錢,讓人看了都眼紅,但是實際上,那是建立在《父親》的第一輪首播營造出來的高收視的情況下。

而第一輪能夠成功,離不開那些營銷話題。

當初葉秋剪輯出來的那一個版本的奇葩的預告片,乍一看是胡鬧,實際上,卻也是營銷手段,本身《父親》這部影片主打的是懷舊,父愛,感動,等等元素,再加上這部影片的片名,以及在父親節首播,這就給了觀眾一個主觀的印象,那就是,這應該是一部催淚彈,可是結果,第一部預告片,卻給了觀眾一個極大的反差。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好奇,這到底是一部什麼電影,話題就這麼產生了。

而第二部預告片也很微妙,可以說很難被複制,畢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弄出像《父親》這樣的經典的歌曲的。

所以,這是葉秋第二次為,《父親》營造的話題。

預告片裡面有不少地方是葉秋故意放出來的懸念,比如為什麼,父親會在公交車上耍流氓,比如為什麼父親在派出所看向窗外的時候,會有那樣的表情,比如為什麼父親會和人打架,為什麼馮剛會被扇巴掌等等。

再加上一個最重要的,父親節陪父親一起看《父親》的活動,讓收視率開始有了保障。

而且,別以為葉秋簽署的收視率廣告植入掛鉤的合同很賺錢就以為這種模式一定可以成功,實際上,這卻是建立在對《父親》這部影片的收視率的信心上面。

因為這份合約是有保底收視率的,如果達不到的話,甚至一分錢都拿不到。

所以,如果別的電影也同樣這樣做的話,一旦收視率無法達到那個程度的話,那麼別說盈利了,甚至一分錢都拿不到。

為此,馮剛也是很糾結,所以他特意來找葉秋,希望葉秋這個創造了這個奇蹟的人能夠給他一點意見。

“馮導,客觀來說,電視電影有優勢,但是劣勢也很明顯,首先,在觀眾方面,其實電視要比院線的粘性要差的多。”

“其實說白了,咱們華國的電影市場,嚴格來說,觀眾選擇的餘地不多,很多時候,電影院就那麼幾部電影,一些排片量大的電影,甚至可以霸佔整個影院,觀眾想看電影,只能選擇這部影片,就算影片不好看,但是買了票的觀眾,也不可能把票退回去。”

“可是電視不同,一旦覺得不好看,觀眾完全可以直接換臺,因為看電視對於觀眾來說,其實沒有什麼成本,而且他們的選擇很多,不好看,可以不看。”

“再加上電視電影,播出時間是固定的,不像電影院放電影一樣,一天有很多場,所以,對觀眾的限制也就多了,可能沒時間,可能這樣那樣的原因,會導致原本想看的人,最終沒有看到。”

“還有,就算電影很好看,但是如果宣傳做的不好,電影不像電視劇有很多集,有時間去讓口碑發酵,去等待收視率,電影因為只有一集,如果宣傳不到位,首輪播出收視率不好,那麼就算影片本身真的很不錯,但是因為收視率不行,也會影響到後續的電視臺方面的出價。”

“所以,電視電影的關鍵,在於首播,首播失利的話,那麼不管電影質量如何,後續都很難讓電視臺花高價買單。”

葉秋巴拉巴拉地說了一大堆,馮剛聽完只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