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王楊林苦勸秦瓊“迷途知返”,希望秦瓊出任自己討伐瓦崗軍的督招討大元帥,如此一來,楊林就可以在皇上面前,力保秦瓊,就算天大的罪過,也可以赦免秦瓊。無奈秦瓊心意已決,誓死不從,並肩王無比失望,只好悻悻離去。

這時皇上的第二道密旨再次來到齊州,交到楊林的手上。楊林依然壓著,不急於處理。就算司馬德戡苦勸,楊林將司馬德戡臭罵一頓,不予理會。楊林思忖良久,叫過來大太保羅方,讓他去牢中再見秦叔寶,希望秦叔寶能夠最終回心轉意。

羅方見到秦瓊,也是進行了一番苦勸,希望秦瓊能夠看在一家妻兒老小的份上,答應並肩王的要求,如此也可保一家老小的平安。

秦瓊則說道,“母親向來深明大義,當年我父親決心誓與馬鳴關共存亡,打算以死殉國之時。母親從未阻攔,而是在背後支援我父親的選擇。這一次我在兩難之中的抉擇,相親母親也會支援我的。在天下黎民百姓面前,正道重於泰山,個人生死榮辱,輕於鴻毛。”

羅方百般苦勸無效,最後還是無功而返,回去如實向並肩王稟明。楊林又是惋惜又是對秦瓊由衷的敬佩,秦瓊確實有其父秦彝之遺風,可惜的是,我楊林一生竟然與秦家父子無緣同朝為官。

皇上第三道密旨,再次呈現在楊林的面前。楊林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必須當機立斷,做出決定,於是自己刷刷點點,寫了一道奏摺,交給傳旨官,讓他火速送往京師,親自交給皇上審閱。

皇上楊廣接到並肩王的奏摺,看罷之後,對宇文化及說道,“並肩王倒是挺會將計就計,竟然想在齊州城設下伏兵,以秦瓊為誘餌,誘使他的同黨前來營救,然後趁機將其一網打盡,你說並肩王的計謀如何啊?”

宇文化及說道,“說實話,這倒不失為一條妙計,不過,那也得看並肩王是不是真的盡力去做,不會是用的緩兵之計吧?”

皇上說道,“朕看不至於吧?畢竟並肩王還是一心為了大隋江山的,那我們就派人盯著他,靜觀其變吧,來人,給朕擬旨,回覆王爺,朕准奏啦。”

楊林得到皇上的恩准之後,立刻在齊州城四處張貼告示,說秦瓊因為勾結瓦崗叛匪,聚眾在賈柳樓結義,圖謀不軌,被抓入大牢,如今證據確鑿,定於八月十九日,在齊州綁縛刑場,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要斬首秦瓊的告示一經貼出,頓時不僅整個齊州城,甚至山東各地,大江南北,都是引起一場震動。

羅士信聞言,立刻就要擎著紫金盤龍棍,要去劫牢反獄,救出秦瓊,被秦母喝止,並命令秦安將羅士信關在房內,嚴加看管,沒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放羅士信出來。羅士信再勇猛無敵,就是不敢不聽秦母的話,所以羅士信才不敢做出衝動的事來。

秦瓊的妻子,得到訊息之後,終日以淚洗面。秦母對她說道,“哭有何用?我兒真要命該如此,誰也救不了他,命不該絕,自然會逢凶化吉。我看太平郎此番未必就有性命之憂。不信咱們娘倆拭目以待就是。”

秦瓊被捕入獄,即將問斬的訊息,傳到了瓦崗寨。瓦崗寨眾位英雄頓時著急起來,紛紛來到李密、徐世積處討令,請求率領人馬,殺奔齊州,前去解救秦叔寶。尤其是單雄信、尤俊達等人,更為迫切。

徐世積安慰大家道,“解救秦二哥,那是必然的,但是不能盲目出兵,否則,不但救不了人,我們可能還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如今宇文成都大兵壓境,之所以按兵不動,就是還沒有得到並肩王楊林的命令。如果我們盲目出兵,豈不正中對方的埋伏?”

尤俊達說道,“那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二哥在齊州被斬首嗎?”

徐世積說道,“當然不會,我早有一計,可救出秦二哥,你們不必著急。”

李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