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有奇才謀略,奔波塞上,懷柔突厥,塞垣絕鳴鏑之旅,渭橋有單于之拜,恩威並用,剛柔相濟,常以不戰制勝,實為安邦定國之功臣。”

孫晟去世,年僅五十八歲。煬帝深表惋惜。後來突厥圍攻雁門,皇上楊廣才因之前未重用長孫晟而深感惋惜,慨嘆說:“假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長孫晟致死之時,也不過是個武衛將軍,唐朝貞觀年間,長孫晟被李世民追贈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曰“獻”。

皇上楊廣對失去長孫晟倍感痛惜,於是每年長孫晟的忌辰,都會親自前去祭拜,希望長孫晟忠魂不散,依舊可以保衛大隋不被突厥侵犯。萬一有重要之事脫不開身,也會委任一位重臣,代自己前去祭拜。

這次長孫晟的祭拜,皇上楊廣於是就委派宇文化及代替自己,前去祭拜長孫晟。長孫晟的墳墓在咸陽城西八十六里處的永壽縣。既然是代替皇上出行拜祭,宇文化及自然弄得十分排場,儀仗隊伍浩浩蕩蕩,宇文成都披掛整齊,帶著一千精兵,保護著宇文化及,來到永壽縣,在長孫晟墓前,草草祭拜一番之後,宇文化及就率隊返回了。

這一日中午時分,宇文化及的車帳隊伍,在經過一處兩山夾一溝的險要路段之時,宇文成都率隊走在前面,眼看就要走出這段險路,忽然前面一棒銅鑼響處,幾百名山匪攔住去路,他們各個服飾各異,都帶著形色各異的面具,手裡握著刀槍,攔住去路。為首兩人,白馬長槍,頭戴銀色雷公面具,殺氣騰騰,立在大路中間。

自南北朝時期,就有戲曲臉譜的記載,到了大隋,更是燕樂盛行,戲劇歌舞臉譜面具更是很常見。不過,今日的山匪,竟然以此來隱藏真容,攔路搶劫,實屬有些罕見。

宇文成都一見,一抬鳳翅鎏金鏜,止住身後前進的隊伍,凝視著兩位頭戴雷公面具的漢子,厲聲喝道,“你們是什麼人?敢攔住我宇文成都的去路?”

正是: 普化天尊轉世間,竟有雷神攔身前。

而且一次來兩個,勝負尚在兩可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