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彝正在為缺兵少將發愁之際,忽然有人稟報,自己的師弟尚司朗登門求見,秦彝立刻吩咐人有請,並親自出去迎接。剛走到院中,就聽有人甕聲甕氣的大喊,“大師兄,大師兄,小弟前來投奔你啦。” 秦彝緊走兩步,只見月亮門外,人影一閃,進來一人。此人身高足有八尺開外,體型健壯,黝黑的臉堂,一對掃帚眉斜插入鬢,大環眼炯炯有神,二十上下的年紀,威風凜凜,這長相,如張飛之子張苞相仿。 師兄弟一相見,就緊緊擁抱在一起。秦彝連忙問尚司朗,師弟,“你不在茅山侍奉師父他老人家,怎麼跑來我這裡啦?” 尚司朗說道,“師父他老人家打算出山雲遊四方,走之前對我說,你學藝有成,也該下山闖蕩一番啦,你大師兄正需要你前去相助,還是投奔你大師兄去吧,於是,我送師父下山之後,就直奔齊州而來,請大師兄收留啦。” 秦彝說道,“師父他老人家身體可好。” 尚司朗說道,“好著呢,精神矍鑠,賽過活神仙,師父臨行前,讓我給師兄您捎句話,說是凡事盡力即可,不可逆勢而為,順天意,昌民心,即是正道,我也聽不懂什麼意思,大師兄自己領悟就好。” 秦彝一時也無法領會,只說了句“謹記師父教誨。” 尚司朗到了秦府,見過秦彝的夫人寧鳳雲,並介紹了師父的近況,寧鳳雲聽說父親身體健康,也就放下心來。這時候秦彝的兒子太平郎跑了進來,尚司朗上前將他抱起,太平郎彷彿和他一見如故,絲毫沒有陌生的感覺,笑著用小手撫摸他黝黑的臉龐。接下來的幾天裡,太平郎都纏著尚司朗和他一起玩,兩人竟然相處的十分開心。 尚司朗剛到沒幾天,秦彝就再次得到稟報,靠山王的二十萬大軍,只有兩天的路程,就能到達馬鳴關外啦。秦彝不敢怠慢,立刻前去求見監軍高阿古,商議應對之策。高阿古自來到齊州城,忙著會見當地的地方官員和富商豪紳,哪裡有心情關心戰事,只是一味敷衍,讓秦彝全權自決,不必彙報,放開手腳,大戰一番,創立功勳,他高阿古一定在皇上面前,為他請功。 秦彝又向他提出,為了阻截楊林大隊人馬的進攻,自己打算親自率領人馬,鎮守馬鳴關,絕不讓楊林踏入齊州城一步。不過齊州城內事務,還請高大人費心。“ 高阿古聽後連說,“如此甚好,那就預祝秦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吧。”之後就再也不發一言,端茶送客。秦彝無奈,只得辭別了高阿古回到府中。 軍情已經十萬火急,秦彝第二天便點齊三萬人馬,來到馬鳴關,就地駐紮下來,等待楊林大軍的到來。 楊林的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過了德州,直奔齊州而來,眼看距離齊州還有五十里,探馬藍旗前來稟報,“啟稟王爺,前面五十里,便是齊州門戶,馬鳴關,齊州守將秦彝,已經在馬鳴關囤積重兵把守,請王爺定奪。” 楊林立刻傳令,離馬鳴關三十里紮下大營,明日一早,馬鳴關前討戰。 第二天一早,楊林點齊十萬人馬,親自率隊來到馬鳴關前,向秦彝討戰。 秦彝站在馬鳴關城門樓,向遠處眺望,但見楊林的大隊人馬,旌旗招展,遮天蔽日,陽光映照之下,盔明甲亮,刀槍劍戟林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將士們各個精神抖擻,士氣旺盛,威風凜凜,殺氣蒸騰。 秦彝不由讚歎,“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此話果然不假,怪不得楊林憑藉胯下馬,掌中一對水火虯龍棒,橫掃大江南北,立下無數功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敵眾我寡,看來我得小心應對才是。”於是傳令手下一萬將士嚴守馬鳴關,自己帶著兩萬精銳人馬,來到楊林陣前迎敵。 秦彝來到陣前,攏目觀瞧,但見紅羅傘蓋之下,一員大將,金盔金甲素徵袍,胯下青鬃馬,掛著水火虯龍棒,面如冠玉,目似朗星,頜下短鬚,看上去非常威武,但又頗顯儒雅,不怒自威,無傲氣卻顯尊貴。秦彝略一拱手,說道,“閣下就是靠山王啦?陳隋兩國本互不侵擾,相安無事,為何率領大軍來犯,挑起戰事,讓百姓遭受戰亂之苦呢?” 靠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