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樂山大佛有沒有凌雲窟?(第1/2頁)
章節報錯
拍照合影一條龍,留作紀念之後,羅輕語就再次看向林淵和宋欣然、文君一行人,詢問道:
“剛才我帶大家參觀了我們樂山大佛這個最為主要的景點,接下來就要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了,我我們接下來按照指示牌可以有兩條不同的旅遊路線,一條是碑林方向,一條是凌雲寺方向,大家準備從哪兒開始今天的遊覽呢!”
隨後她詳細的介紹了一下凌雲寺和碑林這兩條路線的具體路徑。
碑林那邊分別有靈寶塔,千峰洞等景點。
凌雲寺這邊景點更多一些,分別有睡佛、海獅洞、凌雲棧道等等。
林淵一聽,頓時有了印象:“咱們過來的時候,是不是就有一個岔路口通往那個靈寶塔的?”
“對的,我們如果走靈寶塔、碑林的話,需要往回走一小段路!”
羅輕語笑著解釋道。
“那還是算了吧,咱們直接往前走得了!”
阿宇一聽,頓時反對道。
笑話,這麼熱的天氣,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神經病還要繞路回去。
眾人聽到阿宇這麼說,也紛紛贊同。
羅輕語見狀,當即點了點頭道:“那好,那我們就繼續往前走了!大家跟我來!”
說話間,她帶著林淵等人往前走回到了大佛旁邊的那條棧道旁邊,介紹道:“大家現在看到的棧道也是我們樂山大佛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的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像。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山道,沿絕壁開鑿而成,曲折九轉,奇陡無比。大佛雕鑿完成後,曾建有7層樓閣覆蓋(另有9層或13層之說),時稱“大佛閣”“大像閣”。但佛閣屢建屢毀。”
“我們起初也是準備恢復建造一座佛閣的,但是現在建造需要在石壁上進行一些破壞,最後綜合考慮,還是覺得把大佛最震撼的一幕留給遊客,另外這也是對我們大佛的一種保護!”
羅輕語提到的兩座天王像就在大佛兩側,看著雖然比樂山大佛小了許多,但是身高均超過16米,雕刻的也是十分精美。
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儲存的都相對完好,看著也同樣震撼。
欣賞了一下兩座天王像,林淵和宋欣然、文君一行人隨著羅輕語登上了大佛旁邊的棧道。
這一條棧道直接通往樂山大佛的頭頂。
也是遊客最多的路線之一。
眾人跟在羅輕語身後,一邊往上走,一邊聽著羅輕語介紹了一下樂山大佛全身的主要部分。
比如說大佛的排水系統。
這個排水系統可以說是綜合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十分的巧妙。
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
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摺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
這些巧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厘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巖,而且比較乾燥。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溼潤,底部積水,洞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