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領有權,美德也宣佈支援國際協會反對英葡,他們認為,小國比利時佔有剛果河口地區,有利於自己勢力的滲入,更可限制強大的對手英國在非洲進一步擴張,英國面臨幾個大國的反對,陷於孤立,被迫讓步,於6月宣佈英葡條約停止生效。

1884年在俾斯麥的主持下,舉行了柏林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英、法、德、比、美、俄、葡等15個國家,會議簽署了包括36條的總議定書,柏林會議是一次赤裸裸地瓜分非洲的會議,是列強爭奪非洲的新起點。

柏林會議之後,根據有效佔領的原則,列強對非洲人民進行殘暴的武力征服,根據領土佔有必須通知各締約國的協議,簽訂了一系列雙邊協議,劃分了勢力範圍,英、法、德在西非進行了激烈的爭奪。

法國沿塞內加爾河向尼日河推進,先後佔領了塞內加爾、幾內亞、上沃爾特、馬裡、達荷美和尼日,英國除繼續侵略黃金海岸外,加緊在尼日河中下游擴張,把奈及利亞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和保護領。

德國於1884年宣佈佔領多哥和喀麥隆,就這樣,英、法、德三國在尼日河和查德湖一帶到處發生了衝突,1893年締結的英德條約和1894年締結的法德條約劃分了喀麥隆的邊界,1897年協定劃分了多哥的邊界,1898年的英法協定,確定了雙方在尼日河流域的勢力範圍。

第五十六章:平壤軍港(第五更)

回到了長江七號上,李寧宇其實沒有休息,只是在閉目養神想著事情,可是此時的媏佟卻是活潑不已,因為第一次看到這樣大的一隻鐵甲軍艦,她開始了到處參觀,最後就連炎熱、灰塵四溢的鍋爐室她也不放過,不過由於有鐵兵的陪著倒也沒有出什麼意外。

而李寧宇還在想著事情,1896年,法國乘英國忙於鎮壓馬赫迪運動之時,派馬爾尚率領一支200人的隊伍,從烏班吉河流域推進到蘇丹的法紹達,法國此舉不但企圖在尼羅河谷地站穩腳跟,而且想迫使英國在埃及和查德湖地區讓步,但是,英國寸步不讓。

在佔領馬赫迪的首都恩圖曼之後,英軍迅速進抵法紹達,要求馬爾尚撤退,否則將以兵戎相見,法國政府被迫讓步,下令馬爾尚撤退,1899年3月英法簽訂協定,規定以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分水嶺為雙方在蘇丹地區殖民地的分界線。

英、德對東非爭奪的激化開始於柏林會議之後,1884年底,德國殖民協會派卡爾·彼得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東非,和這個地區的一些酋長簽訂了12項保護條約,與此同時,英國東非協會派哈里·約翰斯頓為首的探險隊,強迫一些非洲酋長簽訂接受英國保護的條約。

1886年11月,英德簽訂協定,規定沿塔納河到北緯1度和東經37度的交點為英國領地的北界,英國承認位於塔納河以北的維圖地區為德國的領地,協定還承認桑給巴爾島、奔巴島和魯伍馬河以北長1000英里、寬10英里的大陸沿海地帶歸桑給巴爾素丹統治。

這個協定沒有包括整個東非大陸,因此協定簽訂後,英德之間的爭奪繼續進行著,1890年雙方簽訂赫耳果蘭條約,德國把布幹達和維圖地區讓給英國,承認英國對桑給巴爾素丹國的保護權,英國承認德國佔有坦噶尼喀沿海地帶,並把位於北海的赫耳果蘭島讓給德國。

英、法、德、意、西、葡等國都捲進了瓜分北非的鬥爭,多次引起戰爭危機,最後,摩洛哥變成了法國的保護國,利比亞成了義大利的殖民地。

在南非,英國以開普敦為基地向東北推進,先後侵佔了貝專納、辛巴威、尚比亞、馬拉維,德國搶佔了西南非洲,1889~1902年的英布戰爭標誌著帝國主義重新瓜分非洲的開始,結果兩個布林人共和國(奧蘭治和德蘭士瓦)併入了英屬南非聯邦。